Alexa

你有想過不久的未來,蜂蜜可能都不是由蜜蜂生產的嗎? 餐桌上的創新選擇與環境永續新契機

你有想過不久的未來,蜂蜜可能都不是由蜜蜂生產的嗎? 餐桌上的創新選擇與環境永續新契機
撰文: 吳佩芝     分類:低碳綠色生活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22-10-05

早餐吐司和午茶鬆餅,你是否和我一樣忍不住會拿出蜂蜜當做淋醬來增添天然豐富甜味?蜂蜜用途很多,不僅可以調製蜂蜜水或飲品,也可以融入各式甜點和鹹食,是大眾很喜愛的甜味食材。你有想過不久的未來,蜂蜜很可能都不是由蜜蜂生產的嗎?

蜜蜂是人類食物系統的基礎,日常飲食中,蜜蜂替全世界約六分之一的開花物種授粉,也為至少400種不同的農業植物授粉,從花卉、蔬菜、水果、堅果都不可缺乏蜜蜂的幫忙。然而不同國家生產蜂蜜的蜜蜂突然消失的新聞頻傳,在2006年美國甚至將這種大批蜂巢內的蜜蜂突然消失或大量死亡造成的生態崩壞現象命名為蜂群崩壞症候群CCD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蜜蜂減少的原因可能有殺蟲劑接觸、蟲害或病毒感染、棲息地減少、郊區城市化、蜜蜂養殖場減少等,保護生態環境、阻止氣候變遷和找到替代蜂蜜成了被高度重視的問題。

 

好消息是美國和以色列幾家新創公司,利用合成生物技術做出人造蜂蜜。傳統蜂蜜生產是由蜜蜂採集花蜜,在蜜蜂的胃裡轉換成蜂蜜,蜂農透過收集蜂巢內的蜂蜜再加工成產品。

 

新創團隊透過植物機制,可以透過合成生物學生產大自然各類植物的花蜜,再利用模擬蜜蜂胃部的酵素生物轉化機制,將花蜜中轉化為蜂蜜。經過實驗盲測,質地味道與天然蜂蜜一樣美味可口。而且該公司的技術還可以特製比自然界更純粹的單一花蜜品種蜂蜜,給全球的蜂蜜、保健與食品市場多了很多的市場創新機會。

 

人造蜂蜜的好處還有無論氣候因素都可全年供應、減少生產時間、在通過環保認證下,可受控制地高效率生產不含污染物的蜂蜜。用合成生物技術製造的人造蜂蜜,如果質地味道能讓貪吃的我們分辨不出來是天然還是人造蜂蜜,那真的會讓我們對於未來有著更美好的想像。

 

若高品質的生物合成蜂蜜能夠被市場接受,我們人類便可以不用勞動太多辛勤的蜜蜂,減少工業化蜜蜂農場對蜜蜂生態系統的壓力與傷害,讓蜜蜂恢復為大自然及農業植物授粉的關鍵角色,也希望能幫助蜜蜂的族群在大自然棲息地中更自在的茁壯成長。

 

同樣地,對於未來有著更美好的想像,還有2019 年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當年「全球 10 大突破性技術」之一的人造肉漢堡技術。美國兩大人造植物肉公司(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就是生物合成技術的人造肉領頭羊,訴求不吃動物肉也能有吃肉的營養跟體驗,同時也能讓氣候變遷和愛護地球化成具體行動。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被廣泛引用的 2013 年報告《通過畜牧業應對氣候變化》估計,每年約有 14.5% 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得歸因於畜牧業,這跟世界上所有交通工具(汽車、卡車、火車、輪船、飛機等)的碳排放量相當。畜牧業中的牛羊等反芻哺乳動物會透過打嗝和放屁排放大量甲烷,以全球多達約10億隻的牛,再加上其他牧場動物等來估算,等於一年約釋放出71億噸碳排放量,整體畜牧業不但佔全球人為碳排放量的5%,佔人為甲烷排放量的44%,可說是溫室效應的主要破壞者之一,如何提供替代性肉品與如何減少畜牧業肉品的碳排放量成了氣候變遷的重要議題。

 

擔任替代性肉品之一的人造肉(未來肉)分為兩種,目前大宗是植物肉(plant-based meat),主要成分有植物蛋白(大豆、豌豆等)、馬鈴薯澱粉、植物油(葵花籽油、椰子油等),利用生物技術製成口感與動物肉相近的食品,也有同樣補充蛋白質效果。另一種是培養肉(cultered meat),從動物身上中取出肌肉幹細胞,在生物反應器中促進發育肌肉組織。

 

兩大植物肉公司之一Beyond Meat投資陣容有比爾蓋茲、李奧納多等,2012年之後就有無肉雞柳條、超越雞肉、超越牛肉、超越漢堡肉排(Beyond Burger)等商品。其中2016年推出的超越漢堡肉排是用豌豆植物蛋白為主體,用椰子油和可可做成假可亂真的大理石肉品花紋,用甜菜根萃取物表現牛肉血色,烹煮後會變色,宣稱是很棒的料理體驗。

 

2016年美國另家未來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推出不可能漢堡肉排(Impossible Burger),最大賣點則是從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提取出製造「豆科血紅蛋白」(soy leghemoglobin)的DNA,並透過基因改造酵母,讓大豆來的「血紅素」可以大量在發酵槽中製造。彷彿是真實牛肉血紅素,同樣地烹煮後會出血,讓濃郁牛肉風味再現,同時添加維生素(葉酸、B12和鐵等)及礦物質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

 

雖然,透過基改生產的植物血紅素仍存在著是否容易被吸收以及基改產品的食安議題。但是,這樣的人造肉風潮,不但讓Beyond Meat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表現極佳,也讓Impossible Foods募資快速,成為新創獨角獸新星,證明著世人很期待這樣能解決氣候變遷問題也能減少動物養殖耗費地球資源的未來肉趨勢風潮。

 

無獨有偶地,培養肉(cultered meat)也受到很大關注。培養肉主要除了培養出完整3D結構的肌肉組織之外,也能將影響肉品味道與口感(氨基酸、血紅蛋白短肽鏈、脂肪等)在實驗室中完美複製出來。因為在培養過程中,有著高度規範的培養環境,不需要擔心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曲狀桿菌等微生物污染,也沒有傳統飼養流程中抗生素施打或動物傳染病豬瘟、禽流感等疾病問題,也有著乾淨肉(clean meat)的稱號。

 

目前培養肉量產技術發展較慢,取自真肉培養的優勢,理論上會讓口感風味比植物肉更佳才是。新加坡的幹細胞生物學家們成立的新創公司也開始開始開發培養龍蝦、蝦肉等海鮮產品,期待用創新開發另一塊極大的海鮮飲食市場。但是培養肉及培養海鮮是否真的有益健康且環境永續?就得好好評估研究一番。

 

現在在台灣也早就買得到超越漢堡植物肉排這類商品,雖然我個人是「全食物」飲食主義者,為了體驗這個新穎的產品,我與好友以人造肉為主題將Beyond Meat的超級漢堡做成漢堡排佐松露炒菇沙拉,蕃茄手工肉丸義大利麵和肉末炒糯米椒。因為有洋蔥跟香料的幫忙下,手工肉丸比較合我味口,口感有七分像原本牛豬混合手工肉丸版本。

 

原味超級漢堡植物肉排嚼勁不夠,或許沒有脂肪肥美,也顯得不夠豐滿多汁。植物肉視覺上還可以唬人,味覺上除了有豆青味外,也沒脂肪美味幫忙,跟真正牛肉漢堡還是有段距離啦。現在我們從小吃到大最大速食品牌麥當勞也推出Beyond Meat植物肉漢堡,平價咖啡路易莎店也緊接著推出相關產品,我想這些都是大型餐飲品牌回應環境及氣候行動的永續創新作為。

 

主廚作家諾斯拉Samin Nosrat在《鹽油酸熱》書中提到脂肪是帶來味道的元素,少了脂肪帶來味道與口感,吃東西的享受程度會大大減低。對於某些愛吃肉的美食家來說,或許忠實呈現脂肪風味才是王道,但隨著更多植物肉跟培養肉的創新技術,未來人造肉更仿真實肉類樣貌。

 

如果並不是無肉不歡的饕客,台灣素肉加工技術成熟已能提供好的黃豆製品(豆漿、豆腐、豆乾等)也有素雞排、素魚排、素花枝丸等大多預炸或蒸煮過的熟食,雖然美味可惜往往吃法單調。人造肉的多元發展,必定能開闊素食者更多味覺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是促成轉型的力量,若是鼓勵人造肉進展更加努力也能讓售價更加親民合理,會考慮在定期吃素的日子出現人造肉料理的蹤影。另外,推廣減少肉食不但是健康選項,現在就能為自身健康和地球環境帶來立即改變的行動。

 

從餐桌上對抗氣候變遷,人造蜂蜜和人造肉的技術進展,預期未來將是百花齊放的時代,讓我們的食物系統減輕對環境影響,也能降低人畜共患病風險,最終能以更少資源養活更多人們,提供未來希望。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