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我不是貴婦,是人家的阿嬤!富邦陳藹玲捲起衣袖做公益逾30年:給予的同時,別忘了看自己要什麼

我不是貴婦,是人家的阿嬤!富邦陳藹玲捲起衣袖做公益逾30年:給予的同時,別忘了看自己要什麼
撰文: 林韋伶     分類:健康友善社會     圖檔來源:攝影:唐紹航 日期:2023-03-07

「我不是貴婦,以前是媽媽,現在就是個普通的阿嬤。」在採訪時,被問到為何不當豪門貴婦而捲起衣袖、投身公益,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如此爽朗地回應。

過去30多年來,從核電問題、校園午餐食安問題,到兒童與青少年媒體識讀能力教育,這些與台灣下一代息息相關的議題,都是陳藹玲關注焦點,她從2018年起即開始關心兒少節目人才培育問題。

 

「台灣自製兒少節目量真的太少,在100多個主要國家中排名倒數第7,比許多中南美洲的國家都差。」看到這樣讓人憂心的數據,更加深陳藹玲投入培養相關人才的決心。

 

台灣兒少節目自製量貧脊,陳藹玲自2018年起投入培育相關人才。(圖/富邦文教基金會臉書)

 

台灣自製兒少節目量為全球後段班  比中南美洲國家都少

 

根據富邦文教基金會收集到的資訊,在台灣,能給孩子看的內容僅7%,排除卡通節目外連1%都沒有,且平台太少,播出兒少節目的電視台僅占1/3,類型也過於單一。

 

台灣電視台的兒少節目最大宗是採購國外動漫,像是日本的《哆啦A夢》、《柯南》等,「台灣小朋友都在消化他人文化的產物,我們常說,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孩子吃的東西會影響成長,每天看什麼、聽什麼當然也帶來很大的不同,所以才有所謂『媒體一陣風、教室十年功』的說法。」陳藹玲分析著兒少節目內容對孩子帶來深遠的影響。

 

「當孩子看著的是日本《哆啦A夢》、澳洲《妙妙犬布麗》、英國BBC《阿奇幼幼園》、南韓《波力》,學到的都是海外團隊植入在卡通中的他國文化元素」。

 

從陳藹玲的角度來看,這是場文化危機,要解決危機只能靠提升自製內容,「自製就是在無形中,把我們的價值觀跟文化元素放進去,讓孩子能從節目中看到與自己生活背景的連結,強化對台灣文化的自信。」

 

兒少節目是藍海市場  陳藹玲:透過自製節目提升文化認知

 

事實上,兒少節目是一片藍海市場,陳藹玲分享:「YouTube點閱率最高的都是兒童內容,你隨便點開迪士尼的MV,可能超過5億次點閱。」也因為看到背後商機,南韓積極投入增加兒少節目產量,英國BBC電視台也逐年增加製作預算。

 

陳藹玲認為,兒少節目是被大眾忽略的藍海市場。(圖/富邦文教基金會臉書)

 

若以觀眾角度來看,陳藹玲認為台灣的兒少節目處於兩極當中,一邊是毫不篩選地,給孩子國外產製的流行動畫或兒童節目,另一邊則是「教母語」(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等)的節目。

 

「但我們希望能有比較融合、允執其中的節目,能呈現多元價值的節目,讓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去欣賞、傳播,這對創造自己的文化認知,絕對有幫助。」

 

經過幾年耕耘,在持續推動兒少節目人才培育的過程中,陳藹玲已看到不少好作品,像是由一群政大廣電系學生製作的節目《悄悄話》。

 

《悄悄話》用旁觀者的角度採訪孩子,不打擾、不引導,讓孩子自己表現自己,也讓觀眾透過鏡頭感受到純粹的童心,以及孩子想跟大家說的故事。

 

「另一個我很喜歡的節目叫做《翔去打獵》,這系列節目講的是如何面對自己的恐懼。」

 

深深吸引陳藹玲的《翔去打獵》,講述一個原住民小孩雖然想去打獵,但卻有很多害怕的事,像是打獵經常需要狗幫忙,但他卻怕狗,他該如何克服恐懼帶著狗一起開啟旅程。

 

《翔去打獵》探討孩子如何克服恐懼,題材新穎。(圖/富邦文教基金會臉書)

 

陳藹玲:看電視非壞事,重點在內容選擇  「平衡」最重要

 

部分父母對「看電視」有負面印象,但陳藹玲認為重點在於內容選擇,她也相信只要給孩子看過足夠高品質兒少節目內容,就能培養出判斷優質內容的能力。

 

就連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都曾公開表示「自己從小就是電視兒童」,陳藹玲認為:「平衡是很重要的,不是說看電視不好或進入網絡世界不好,其實戲法各有巧妙,但要給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機會。」

 

身為四寶媽,家中4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也讓她學會「媽媽在管理小孩時只能給予原則,看不到的時候孩子要自我管理」。

 

因此,相較起嚴格管控孩子的時間,她更希望他們學會找到平衡,因為若希望有快樂的生活環境,就必須懂得運用時間,包括運動、懂得節制。

 

「就好像你今天很想吃糖,三顆糖很好吃,但如果給你一包糖,你沒有節制全吃光的時候,糖就不再有吸引力了。」

 

身為四寶媽,陳藹玲領悟到管理小孩時只能給予原則,看不到的時候得仰賴孩子自我管理。(攝影:唐紹航)

 

因為相信孩子的自我管理與品味,富邦文教基金會在舉辦課程活動或工作坊中,會邀請各年齡層孩子一起參加,他們可能是講師的孩子、工作人員的孩子,基金會在現場觀察孩子對作品的反應,輔助判斷作品是否有潛力。

 

女性身兼多種吃重角色  陳藹玲:要回頭看看自己需要什麼

 

在培育兒少節目人才時,陳藹玲同時發現,女性參與比例經常高達2/3或3/4,且女性與孩子的溝通特別順暢,也較容易接受「相信孩子」、「為孩子讓出空間」、「不高度介入」的觀點。

 

此外,女性創作者也有著更強大的韌性。曾經有一位兒少節目孵育人才計畫的女性參與者,計畫案被顧問群退件好幾次,但每次她總選擇再回戰場、反覆修改手中案子也不喊苦。

 

富邦文教基金會經常舉辦大小活動與工作坊,參與者多數都是女性。(照片來源:擷取自富邦文教基金會臉書)

 

對於現代多數女性身兼媽媽、太太、媳婦、職業婦女等多種吃重角色,經常忙到無法喘息,陳藹玲分享:「我覺得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永遠要回頭看看自己需要什麼?因爲最重要的就是妳自己要過得去,否則妳的公公、婆婆、先生滿意了,妳滿足了別人的期望,但妳自己卻不滿意,一定不會開心,那就不可能長久。」

 

陳藹玲認為,自己不開心周圍的人一定能感受到,特別是孩子還有最親密的另一半,「當然不是說每天只考慮自己,但在給予的同時,也別忘了要回到自己身上,看看自己想要什麼」。

 

 

「台灣SHE勢力」專題報導請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