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要核電或綠電?重啟核四不可行、打造2025永續家園...陳藹玲:當前做好2件事更重要

要核電或綠電》重啟核四不可行、打造2025永續家園 陳藹玲:當前做好2件事更重要
撰文: 王之杰採訪、蘇君薇整理     分類:S社會責任     圖檔來源:今周刊資料照 日期:2021-03-16

日本311福島核災屆滿10周年,核災發生當年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曾拋出「2025非核家園」之政策方向。

如今10年過去,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坦言,核電不再安全、價格也不像過去便宜。蔡英文也表示,重啟核四不可行,堅定落實能源轉型。

不過,台灣非核家園準備好了嗎?

 

核電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發起人、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長期關注核電發展。

她接受《今周刊》採訪時表示,對於核電的焦慮一直都在,但不論如何,「(推動永續家園)只有往前一條路,沒有回頭路」,以下是採訪綱要:

 

Q:福島核災10年了,您覺得台灣對非核家園的決心及進度有改變嗎?

 

A:嗯…就我的觀察,應該還是沒有的。在社群媒體的影響下,一般大多人都仍限在自己的同溫層裡!

 

不過,我身邊很多為環境努力的朋友,大家對於非核家園的理想跟目標的努力,都是只有加成沒有更少。我覺得,非核家園這個概念,範圍已經小了一點,應該講的是永續家園。

 

現在Climate change(氣候變遷)是最大挑戰,不只是非核,非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Q:台灣應該做些什麼,讓打造永續家園意識更加提升?

 

A:還是要回歸到最基本的溝通與教育。不論是社群媒體、主流媒體,或電視報紙,大家都有各自立場,特別是年輕人的閱讀特性,習慣快速、圖片式的溝通,短時間比較難了解比較深刻的議題。

 

可是,越是知道現代人習慣,我們越要去做溝通跟教育,因為真正去了解不同的立場、才能對永續議題更了解。

 

Q:2017年新政府上台,媽媽監督核電聯盟對非核家園或永續家園的進度還是有焦慮。現在4年過去了,就您普遍觀察來講,這焦慮是增加還是減少?

 

A:我覺得焦慮一直都有,因為不管是全世界各國,都是努力開發再生能源,再生能源這個議題,我覺得台灣可能過去真的蹉跎了,時間點就已經落後很多,應該迎頭趕上,加上台灣地窄人稠,地震天災多,真的是一刻不能放鬆。

 

Q:您覺得焦慮是來自看見綠電的進度落後,還是社會共識有待凝聚?

 

A:都有吧,尤其是現在。你看近2年天災人禍其實沒有少過,現在是病毒影響我們的生活,未來這1、2年,還會有什麼樣的改變,我們都不知道!台灣全體都應要有這樣的緊張感。

 

Q:最近因為藻礁的事,有人覺得核電可能又變成另一選項,這樣會讓大家焦慮感更深嗎?

 

A:我知道你的意思,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我不是焦慮,是無奈。

 

對科技發展,我當然覺得需要open mind(以開放心態看待),包括Bill Gates(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講的核能新技術,看是否還有機會。但台灣的核電廠,不可能那樣子的發展。

 

以核四來說,幾年前,我們就說它是一個蓋了幾十年的拼裝舊科技產物,並不是沒用過,它就是新的,當時沒用,就是因為安全考量,不會因為用過了,安全突然變好了。

 

所以一開始,我的無奈是覺得怎麼又要重新談?後來想想,教育溝通就是這回事,就是不斷耐心的,一而再、再而三反覆的去討論核能安全

 

特別是,菅直人這本書已經出來了,以日本發展來看,核能都沒法百分百安全,更何況我們台灣?

 

Q:菅直人書中提到很多,其實核災是我們預想不到的,當時發生情形,與事前的規劃,包含電廠設計等,都非常不一樣,超乎設計範圍。

 

A:對啊,像現在我們covid-19也是。所以自然界有太多微妙、巨大的,是人類所不知道的,所以千萬不要有信心的說,(核能)是百分百的安全。

 

Q:所以大家還是在不可控狀況下,核能選項對台灣人還是困難的?

 

A:是。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台灣能源使用,應該用配套的想法。

 

比如說,第一個是節電、節能,第二個是提高用電效率,包括電網效率,第三個就是在發展再生能源上面,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若真的無法兩全,就是要選擇,這部分我覺得就是,不是靠口號看誰大聲,為了得到比較多的新聞或讚,我覺得這只是一時的,真正要回到永續,就要了解溝通與教育。

 

Q:您在這議題上努力這麼久,不曉得有無看到正面的例子或故事,可以與我們分享?

 

A:看到很多年輕人真的就是默默在做,不是那種敲鑼打鼓在做,而是在他們耕耘上面做很多事,共好的志業,其實不只是公益,很多的B型企業都有很多年輕人的投入與付出。

 

其實還蠻多樣的,過去幾年看到好多不一樣的組織出現,我覺得還蠻有希望的。

 

Q:綠電是永續能源重要一環,現在台灣綠電進度有點delay,不曉得您對於台灣綠電的進度有無信心?

 

A:我覺得不管怎樣,只有往前走,沒有回頭路,綠能就是得做!

 

公權力的執行很重要,民眾在一路上的了解跟行動也很重要,當然握有最大權力的還是政府,民眾及各種團體都應該一起來監督。

 

Q:不曉得在您的心目中,有沒有一個台灣可以效法的對象?

 

A:丹麥、英國、德國,都努力在發展再生,甚至中國大陸也是一個再生能源產電最多的國家。

 

台灣就有獨特的環境,要開發屬於我們自己的,借鏡別人的、改善自己不足。

 

台灣最大問題就是,有很多會藉各種議題來操作。像是藻礁其實之前沒有引起太大注意,這次公投,我覺得也蠻好,趁機做教育,得到關注後,應深入了解其中的資訊與意義,再去討論。

 

Q:今年8月底核四公投,身為母親,您有什麼話想對台灣民眾呼籲?

 

A:我覺得可能在台灣,核電廠絕對不是一個選項,未來科學的研究成果,我們拭目以待,但還要花很多時間與金錢。

 

在那之前,我們應選擇已開發成熟的,比如水力、風力,依台灣的長處,進行能源投資。還有節電、提高效率等,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做的。

 

就是這條路而已,沒有其他路了。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