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對後市看法分歧,主因在於有些變數實在難以掌握。例如通膨會在高檔持續多久?美國聯準會(FED)為首的央行收縮資金何時結束?矽谷銀行破產連鎖反應有多嚴重?俄烏戰事會否加劇?都難以判斷。
此時,不妨從檢視實務面表現著手,或可客觀判斷。
股市運作有所謂指標股,是波段攻堅的要角,其特色是比指數領先落底,漲得多、漲得快,也比大盤早見頂,常被稱為領先股,是資深投資者關注焦點。
如果權值股成為指標股,指數容易被推動。例如2020年晶圓代工帶著台灣加權指數突破民國79年的12682點,2022年年初,台積電又引領加權指數創下歷史紀錄18619點,即是一例。
有時候,指標股是非權值股就會出現「個股擺中間,指數放旁邊」的情形,亦即指數沒有太大漲幅,個股卻是漲翻天,但是,它們也常會領先下跌,可據以推測股市未來動向。
去年以來的台股行情類似後者,大盤走勢下跌,強勢的指標股卻是力爭上游,逆勢創下新高,吾人可先從類股的角度確認指標族群,再由其走勢來推斷行情未來的可能發展,以下說明:
「5大類股」是本波台股反彈指標族群
首先,主流類股會比指數領先落底。而台灣加權指數是在2022年(去年)10月來到12629點後止跌彈升,上市29大類股之中,共有紡織纖維、電器電纜、玻璃陶瓷、鋼鐵工業、汽車工業、光電業、其他電子業、觀光事業等8大類股領先加權指數落底。
其次,主流股會漲得比指數快。加權指數是在今年(2023年)2月突破並站上年線(12個月月均線),上市29大類股之中共有紡織纖維、電機機械、電器電纜、生技醫療業、玻璃陶瓷、鋼鐵工業、汽車工業、半導體業、光電業、資訊服務業、觀光事業、貿易百貨、綜合及其他等13類股,領先加權指數突破並站上年線。
為求收斂結果,再加上技術分析長線多頭條件——類股年線已經上升,以此條件篩選上市29大類股指數,可得出電機機械、電器電纜、生技醫療業、汽車工業、觀光事業等5大類股,現階段年線已經翻揚。
如附表一,同時比較這29大類股在短、中、長期報酬率,可發現同時符合這三大條件的分別有:電器電纜、汽車工業、觀光事業三個類股(橘色欄位),各有不同題材,股價也的確表現優異。
觀光類股在這三大族群中最搶眼,藉著疫後開放報復性消費題材,這波段上市觀光股中就有雲品、八方雲集創下歷史新高,上櫃也有豆府、亞洲藏壽司、老爺知破上櫃以來紀錄,晶華以還原權值計算,也寫下新高,可說是名符其實的主流股。
電線電纜股漲勢主要集中在華新,在強化電網、新能源、原物料漲價等訊息點火,震盪趨堅;汽車則先有耿鼎、堤維西等汽車零組件題材點火,後有裕隆、中華車因電動車、新店裕隆城、鴻華先進規畫掛牌等利多,股價堅挺。
值得留意的是,第三條件中尚有電機機械、生技醫療(黃色欄位)兩個類股是最近的強勢股,電機機械除了重電本業外,也因綠電、氫能、再生能源等話題吸睛,中興電、華城股價創下歷史新高,生技醫療股則有上市的美時和上櫃的保瑞刷新歷史股價。
落後類股補漲 小心主力大戶出貨
這5大類股可說是本波指標股,觀察關鍵在於未來走勢,如果這些族群反彈無力,極可能是多頭行情告一段落的警訊。
特別提醒的是,以類股分辨指標股,有兩個必須注意的地方:
1.跨產業趨勢:有些指標族群分散在不同類股,需要從產業趨勢著手。例如軍工概念股分散在其他、航運等族群;資安概念股則多歸類在資訊服務、通訊網路等類股,也可能會有新的指標股出現。
2.個股表現突出:例如電線電纜股強勁主要是來自華新,其布局電動車電池關鍵原料,並於印尼興建冰鎳產線等題材,電線電纜類股中,其他個股不一定有同樣表現。
另一個值得追蹤的警訊是:落後類股補漲。
台灣加權指數站上年線已經第二個月,但是,29類股中仍有塑膠工業、橡膠工業、航運業、金融保險、油電燃氣業等5個類股指數仍在年線以下,可說是最落後的族群,這些類股走勢疲軟各有其原因,多少都與基本面復甦緩慢有關。
當領先介入的主力大戶開始出貨,常以拉抬補漲股製造指數仍在高檔的假象,以掩護資金從領先的指標股撤退。例如2022年指標股如半導體已在1月見到高點,金融股到4月還在創新高,所以,落後股一旦轉強,領先指標股卻轉弱,也須提高警覺謹慎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