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小英總統也盛讚!台東2018年成立全台第一座公民電廠,打造宛如希臘的「純電低碳島」

小英總統也盛讚!台東2018年成立全台第一座公民電廠,打造宛如希臘的「純電低碳島」
撰文: 蘇巧慧     分類:國際典範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0-11-26

愛琴海上有個希臘的小島,名為錫夫諾斯(Sifnos),面積約是台北市四分之一,人口也僅有2000人,值得一談的不是她怡人淨靜的風貌,而是島上居民們達成「能源轉型」的公民參與成就。

 

 

與台灣的條件很類似,錫夫諾斯島當地缺乏自然資源,他們在1925年建立唯一一座發電廠,發電能源幾乎都只能仰賴進口,光是2013年一年,這座小島就必須花費5600萬歐元,也就是平均每人約2萬8千歐元的高化石燃料成本,換算成發電成本竟高達新台幣14元/度(38歐分/瓩時)。此外,發電的收益都是發電廠賺取,但留下來的空氣與環境污染,都要在地人民共同承受。

 

這種不合永續精神的現象,逐漸有島民集結起來想要改變,因此籌組了錫夫諾斯合作社(Sifnos Island Cooperative, SIC),開始對能源生產、儲存及輸配電網的知識進行研究,發現當地有充沛的太陽能與風能,經換算的發電成本僅約新台幣2.6元/度(7歐分/瓩時),便能滿足島上大部分的能源需求,更值得期待的是,從此可以逐漸遠離因化石燃料發電所產生的汙染。

 

錫夫諾斯合作社開始著手推動再生能源,今年就會有39%電力需求來自當地再生能源,長期的目標是發展100%在地和永續的能源。而發電所獲得的利益,將拿來設立居民所需的醫療站及設備,設置廢棄物回收裝置等公共建設。

 

臺灣也有類似的案例,台東卑南鄉達魯瑪克部落,是東台灣最大的魯凱族部落,過去曾為政府選定的核廢料儲存選址之一,由於地理位置與配電設施的關係,只要有颱風就常面臨斷電,最後還要承擔核廢料可能帶來的汙染風險,對居民來說實在是非常不公平。2013年,部分族人開始在地方倡議,希望各家戶共同出資,將電力生產納入部落共同事業。

 

在不斷的溝通與對話,以及陸續由環保團體與廠商捐助後,達魯瑪克部落的活動中心、長老教會、天主教教會、社區巡守隊的屋頂,陸陸續續架設起太陽能板。2018年,部落更正式成立「達魯瑪克綠能公司」,成為全台第一座公民電廠,居民都能入股。從此,搭配日治時期的水力發電廠,設置小型風力發電機,再加入太陽光電計畫,全力朝著「百分百綠能部落」方向前進。除了自主發電帶來的效益外,在基於共識的前提下,也讓整體部落的每個人更緊密連結,成為人、自然、產業與生活共融的美麗風景。這樣的發展也讓蔡英文總統盛讚,期許成為台灣重要典範,將此經驗分享推廣到全台。

 

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公民自覺在綠能運用的重要性。我國的再生能源政策、「非核家園」的目標,不僅和我們的生活、地球的永續息息相關,藉由太陽能、風能發電發展出的模式,透過收益回饋到公共建設或服務中,除了能加速國家能源轉型的整體目標之外,也能加強在地居民的認同感,成為在地發展的長久穩定力量。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