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不夠多元,小心被客戶甩掉
大家可能會覺得 DEI 是很新的議題,事實上台灣的勞動法就充滿了 DEI。
我曾經聽過一段錄音,求職者到某間科技大廠面試,劈頭就被問:「你是男的還是女的?」「結婚了嗎?」「未來有懷孕的計畫嗎?」這每個問題,都要付出 30 萬元的代價,這是在就業服務法中規範的:避免企業就業歧視,符合 DEI 中「平等」的價值。
DEI 的概念隱藏在台灣的哪些法律中呢?舉例而言,像是《勞動基準法》中規定同工同酬、保障未成年勞工;《性別工作平等法》禁止性騷擾、必須給予產假,或是《就業服務法》中對外籍勞工的保障等。
甚至在電子業、傳產的企業主,還要注意「責任商業聯盟 RBA」的規範, 如果你的客戶是國際頂尖品牌,他來對你做查核的時候有辦法過關嗎?如果客戶發現你的公司曾違反性別歧視、年齡歧視法規,你在客戶供應鏈名單裡恐怕岌岌可危。
落實 DEI,就是要將社會真實面貌呈現在職場上,社會什麼性別、性取向、外貌的人都有,那你就要在職場實際反映,才會是一個健康的環境。
挑人才也算歧視?以空服員身高限制為例
企業的哪些作為有可能損害 DEI 價值,也踩到法律紅線?我舉一個例子說明。
我當勞動局長時,曾經手過一家航空公司招募空服員涉及歧視的案子,該公司在官網上開出的徵才條件包含:大學以上的學歷、多益 550,男性身高要 170 公分、女性身高要 160 公分。
有一位想求職的男性身高剛好是 169.5,沒過門檻被刷下來,他非常生氣,到台北市勞動局來申訴,我們就通知公司來說明。那家航空公司是台灣最大間的,派了人質長、法務長跟外國律師來勞動局列席。
空服員當然要要求身高,這家公司跟大家想的一樣,他們引經據典,說有相關要求的航空公司不是只有我們,因為國際航空組織規範空服員要有一定的身高,緊急時刻才有辦法拿到逃生設備。
這部分我也同意,但問題是為什麼男性要 170 公分,女性 160 公分就可以?第二個問題,公司沒辦法證明身高 169.5 公分的求職者沒辦法拿到逃生設備,所以最終被開罰 30 萬,公告在勞動局的網站。
業者跟我抗議,「你這樣做,我們以後要怎麼招募空服員?」我建議他們回歸到職業的需求,如果是為了確保空服員拿得到離地 200 公分的逃生設備,就畫一條等高的線,讓應試的空服員去摸摸看,摸不到的人就回家,比用身高一刀切更能反映真實職場情況,也避免落入歧視的違法雷區中。
法律上的規範,是 DEI 的基本需求,企業可以根據以下的檢核表,看看自己有沒有落實職場上的 DEI。
3 張檢核表,了解公司 DEI 是否已踩紅線:
作者:陳業鑫。更多陳業鑫律師相關資訊,都在【業鑫法律事務所】
※本文授權自《就享知》,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