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公司憑什麼賺錢?大老闆必看!現代管理學之父的經營理論,四心法引導企業如何永續

公司憑什麼賺錢?大老闆必看!現代管理學之父的經營理論,四心法引導企業如何永續
撰文: 林呈欣     分類:G公司治理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3-01-30

掌握企業的權力(Power)的轉移,隨著時代的轉變,從所有權唯一的「資本主資本主義(Stockholder Capitalism) 」,轉換到沒有所有權但卻對企業有權力的「利害關係人群資本主義(Stakeholder Capitalism) 」,以環境保護、勞工、消費者、社會群體為代表;以及到為了達成「永續(Sustainability) 責任」社會多元價值的ESG潮流,此時企業已經非僅追求所有權最大利潤,也非僅追求各方利害關係人群的利益公平分享,此時造成企業權力的根本性變化,這種趨勢源來自全球,而且來得又急又猛。

杜拉克在1995年出版的《巨變時代的管理》(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註*一書中,提出「經營理論"(The Theory of Business) 」。

 

隨時代實際情況不斷檢討與調整,建立起的經營理論,這個經營理論將建立在企業的外在環境、組織使命願景與核心能力等的三個假設前提上。運用這一套邏輯清楚、一以貫之、聚焦而可行的經營理論,這些前提假設關係著公司憑什麼賺錢,這是杜拉克稱之為一家公司的經營之道。

 

本文在此借用彼得杜拉克提出的這三個前提假設,來協助企業思考永續。

 

第一個假設是:「組織所處環境的假設前提,定義了組織靠什麼獲得報償與營收」,第二個假設是:「企業組織有特殊使命、對任務的假設前提,定義了組織認為有意義的成果,以及想要在經濟與社會中發揮什麼影響力與貢獻」,以及第三個假設是:「企業組織對核心能力的假設,定義組織應具備那方面的優勢,來維持領先地位」。

 

杜拉克提出一套有效的經營理論,並具備四項特質

 

杜拉克提出,企業組織要建立起一套邏輯清楚、一以貫之而有效的自己擁有的經營理論,必須經過長時期的辛勤工作、思考和多方實驗。也就是需要具備下列四項特質:

 

第一個特質,對環境、使命與核心能力的前提假設必須切合實際。企業權力的轉移,因應社會多元價值的ESG潮流,企業經營「為誰而戰、為何而戰」都要對準移轉中的企業權力「誰有權決定」,以及建立企業願景與企業文化,切合實際的前提假設,也都是因應握有權力的權力者與其利益考量不同下的結果。

 

第二個特質,這三個前提假設必須彼此相合。

 

第三個特質,全公司上下都必須熟知與理解此「永續」經營理論。杜拉克認為,企業組織在逐漸蓬勃發展後不再有強烈意識,就會將經營理論視為理所當然、愈來愈投機取巧、便宜行事而求方便不求正確、不再思考、停止質疑與提出問題。應該將經營理論變成企業文化,並且建立起紀律。

 

第四個特質,經營理論必須不斷接受考驗與時俱進。杜拉克認為經營理論是在特定時空下由特定人建構起來,事實上很少有經營理論能夠持久,當經營理論過時的時候,都會失效。

 

當企業組織的經營理論過時,最常見的反應就是擺出防衛姿勢,會有鴕鳥心態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此時該重新思考,要重新擬定對企業組織面臨的環境、使命及核心競爭力的前提假設,可以準確反映新的顯而易見的新現實,也就是深刻了解到,過去習以為常的前提假設已經不夠用。

 

杜拉克定義出三種預防性措施

 

杜拉克提出三種預防性措施,來讓組織時時保持警覺,並且有能力迅速改變經營理論。第一個措施就是「捨棄」,每個組織每三年就檢討質問習以為常的原則與習慣做法,企業該強迫思考測試經營理論的前提假設「為何現在這樣作已經成效不彰?過去到底犯了那些錯?按照過去的做法那些已經行不同了?」,接著就要有系統化、有目的的捨棄過時的經營理論,讓企業組織能夠積極的回應新的商機。

 

第二個措施就是「研究非顧客(Noncustomers)」,根本性的改變最初很少發生在企業組織內,常常出現在非現有顧客。透過早期診斷出組織的問題之後,就要注意警訊。

 

常見的警訊,常常發生在企業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兩三倍,此時常見的警訊就是「出乎意料的成功」或者「出乎意料的失敗」。

 

第三個措施就是「果斷治療」。杜拉克認為不能依照表面有領袖魅力、能施神蹟的執行長來讓過時的經營理論進行修正,反之應該認真地思考經營理論,特別是碰到出乎意料的失敗或者出乎意料的成功時,此時都是經營理論的「系統性失靈」的徵兆,必須轉化為對過時經營理論的「果斷治療」。

 

杜拉克提醒,經營理論過時就是一種退化性疾病,經過果斷診斷後不能夠拖延治療,需要果斷的行動。

 

在ESG時代,企業的權力與責任的實踐

 

杜拉克在《巨變時代的管理》「組織型新社會」一章中提及,權力若不以責任來平衡,就會成為暴政。若是企業不需負擔責任,權力必然退化為績效不彰。

 

在ESG浪潮中,要求企業組織負起社會責任的聲浪也不會消退。反之,如果組織接受甚至因為追求企業責任,而阻礙企業的主要任務與使命的績效表現,或是企業去做力有未逮的事,這才是不負責任。

 

杜拉克在1992年時就提醒,即使在30年後的今天,企業想要達成社會多元價值的ESG潮流下的「永續(Sustainability) 責任」,需要透過思考「經營理論」所建立的三個假設前提,來思考企業如何掌握方向盤,正確指引企業經營者的思維、眼界與能力。

 

*註:巨變時代的管理,白裕承譯 (2022),台北:博雅出版股份有限公司。(ISBN 978-626-95064-8-4)。英文版(ISBN 9781422140796)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