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汐止區的大同路旁,頂樓加蓋的鐵皮屋隨處可見,轉進巷內,一棟棟紅磚瓦牆的中古公寓成排並列;穿過門前的幾輛公務車,走上階梯,機器俐落的裁切聲響由遠而近,一家專注於加工製造的台灣典型中小企業畫面浮現眼前。
它,是資本額僅6千萬元新台幣、員工數不到兩百人的新呈工業。
1990年成立的新呈,主營各類線材研發與製造,產品可應用在汽車、醫療、工業設備、感測器、影音與航太產業等多個領域。工廠規模雖然不大,但近年在國內各大企業頒獎典禮上常見新呈身影,一方面是表揚公司產品品質,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獎項是對這家公司數位轉型上的肯定。
但,縱使屢獲殊榮,算得上中小企業典範的新呈,過去一年間卻沒太多喘息的空間,甚至更加忙碌了。
「今年8月,我們的ISO 50001已通過第三方稽核,ISO 14064-1預計是11月會通過稽核。」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新呈工業總經理陳泳睿彷彿追趕進度般,一口氣唸出一連串「神祕代碼」。
ISO 50001,中文俗稱「能源管理系統認證」,是由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ISO)所制定的一套能源管理標準,目的在於協助企業增加能源效率、降低經營成本、改善能源績效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至於ISO 14064,則是由同組織所制定的「溫室氣體盤查標準」。
說完上述一連串認證代碼後,陳泳睿略微鬆了一口氣,臉上有工作完成的喜悅,但也透露出一絲憂慮。他憂慮的是什麼?
今年6月,一封來自外商客戶的信函,加速了新呈邁向淨零轉型的腳步。圖為新呈工業總經理陳泳睿。(攝影/唐紹航)
客戶連發通牒 中小企業楷模發愁
時間,回到今年6月24日。
當日一早,新呈的多位主管們點開公司電子郵件信箱,發現一封出乎意料的信函。這封主旨為「碳減排計畫」的信函,「寄件人」欄目顯示的名稱讓主管們不敢輕忽——是新呈歐洲客戶的在台分公司。
信件中,客戶寫道:「集團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CSR(企業社會責任),每隔幾年就有新的路線圖。集團承諾到二○三○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此承諾相關,我們要求您發送一些信息,關於您的碳減排計畫,請填寫本文件所附的附錄。」
攤開全英文附錄內容,諸多問號中,包含了五個「Yes or No」的是非題,只要勾選其中一個「Yes」,就得附上相關正式文件、細節數據與目標規畫等;當然,也可以全部選「No」,但若草率回信,看在已承諾減碳的大客戶眼裡會怎麼想?
或許,顧慮到新呈對前述「碳減排計畫」不知從何下手,3天後,客戶再度來信,信中附上台灣環境保護署關於溫室氣體減量與查驗機構的相關資訊。一周後的7月初,新呈則與該客戶針對前述碳減排計畫舉行第一次會議。
會中,新呈向客戶坦言,由於公司目前還在進行氣體排放的統計,無法短時間內回覆客戶的要求。對此,客戶代表們當場表示「理解」,並在會後信中附上了關於碳排放「範疇」的說明資訊,供新呈參考。
不過,正當新呈以為可以鬆一口氣之際,9月中,客戶再度來信,語氣已少了初次溝通時的暖心寒暄;更多的是緊迫盯人口吻:「請更新貴司的進度以及填寫附件」、「貴司網站只有中文版是嗎?⋯⋯ISO 50001 & ISO 14064-1請問何時可以提供?」
從9月中到23日的短短一周內,新呈客戶總計發出了四封「減碳追殺令」,除了催促新呈加速完成「碳盤查」相關認證,亦要求盡快將官網內容「英文化」。
新呈盡可能一一回應客戶要求,但9月26日,這家歐系大廠再度出招,「希望合作夥伴,可以響應2030減碳的目標,亦即在2030年前,範疇一和範疇二應減少50%,
範疇三減少15%,請貴司提供2030年的減排目標。」信中寫道。
- 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範疇 範疇一:指來自製程或設施之直接排放。
- 範疇二:指來自使用電力或蒸汽之能源利用所產生之間接排放。
- 範疇三:企業營運過程中,來自其他企業的排放來源。
「我們很難達成這個(減少50%)目標。」負責與該客戶溝通的新呈協理李秀媚向本刊表示,目前新呈能向對方承諾的是明年減碳5%。
但客戶施予的壓力並未減緩,「大概一、兩個月前,我們已接到他們更明確的『指示』,未來,只要沒做碳盤查、或是淨零轉型速度太慢的供應商,他們就會考慮減少下單、甚至不再下單。」陳泳睿說。他隨後補上一句:「好在,這家客戶認為,截至目前我們的碳盤查速度已經算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