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科技巨頭拚減碳!Google、微軟、亞馬遜搶攻低碳資料中心,台灣成全球綠色關鍵據點

科技巨頭拚減碳!Google、微軟、亞馬遜搶攻低碳資料中心,台灣成全球綠色關鍵據點
撰文: 未來商務/ Jaime Chen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5-05-14

在 AI 快速發展的浪潮中,「資料中心」成為支撐其運算需求的核心基礎設施,然而這些資料中心也帶來了龐大的能源消耗與碳排放問題。為了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科技巨頭如 Google、Microsoft 和 Amazon 正積極推動資料中心的綠化,致力於碳中和的實踐。

Google、微軟、亞馬遜如何拚減碳?

 

Google 早在 2007 年起實現碳中和,並於 2017 年達成 100% 可再生能源採購的目標。雖然 Google 在 2023 年放棄了以碳抵換方式達成碳中和的策略,停止大規模購買碳權,不過仍朝著在 2030 年前於全球所有資料中心實現 「24/7 碳中和」的目標邁進,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

 

此外,Google 也承諾在 2030 年前補充其資料中心和辦公室所消耗的 120% 淡水量,以實現水資源的永續利用。

 

Microsoft 最早則是承諾在 2030 年前實現零碳排,並於 2025 年達成 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

 

不過隨著 AI 對算力的需求激增,Microsoft 的碳排放在 2023 年上升了 30%,讓這項目標的難度日益加劇。

 

儘管如此,Microsoft 仍未放棄,預計推出一系列強化措施,包括 2030 年以前提供給微軟的產品與服務,需使用 100% 零碳電力,希望能達成目標。

 

同時,Microsoft 也推動「循環中心」計畫,提升伺服器和元件的回收再利用率,致力於資料中心的零廢棄運營。

 

Amazon 宣稱已提前 7 年,在 2023 年達成 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成為全球最大的企業級可再生能源買家。Amazon 將於 2025 年在資料中心試行由新創公司 Orbital Materials 以 AI 設計的碳移除材料,該材料如同原子層級的海綿,能選擇性吸附 CO₂,成本僅為傳統碳抵換機制的一小部分。

 

此舉不僅回應 AI 帶來的高碳排與耗能挑戰,也展現 AWS 推動資料中心永續的創新嘗試。Orbital 未來也將與 AWS 合作,開發更多 AI 設計材料,解決用水與散熱問題。

 

區域級資料中心紛紛落地台灣,如何實現零碳排?

 

台灣為科技巨頭建設區域級資料中心的重要據點,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科技巨頭在台也積極採購可再生能源,並提高碳排放的透明度。Google 日前簽下全台首件地熱能源採購協議,正式啟動台灣地熱開發計畫,這同時也是該公司首次在亞洲採購地熱能源。(延伸閱讀:Google簽署台灣首宗地熱購電協議!打造全天候無碳營運新模式)

 

Google 表示,這項協議標誌著台灣首宗企業地熱電力購售協議(PPA)。地熱來自地球內部的熱能,是一種可再生的電力來源,有助於消除造成氣候變遷的化石燃料污染。

 

這項合作是由國際地熱開發商 Baseload Capital 與 Google 簽訂。Baseload Capital 表示,此協議將協助他們在 2029 年前,為台灣電網新增 10 兆瓦(MW)的零碳電力,相當於台灣現有商用地熱電力產能的兩倍。

 

Google 能源總監 Michael Terrell 表示:「我們希望這項台灣首宗企業地熱協議,能帶動整個亞太區甚至全球的企業加入地熱能源採購行列。」

 

Microsoft 在台灣則與伺服器製造商緯穎科技合作,開發、部署雙相沉浸式冷卻系統。該系統利用特殊的絕緣液體,將伺服器完全浸沒其中,透過液體的蒸發與冷凝循環,直接帶走運算過程中產生的熱能。這種冷卻方式不僅提高了能源效率,還能減少對傳統空調系統的依賴,降低碳足跡。

 

根據 Microsoft 的資料,這項技術已在其位於美國華盛頓州的資料中心進行測試,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緯穎科技作為合作夥伴,積極參與該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並在 2025 年的 NVIDIA GTC 大會上展示其最新液冷技術,推動沉浸式冷卻的商業應用。

 

台廠推動 AI 資料中心轉型,達節能、降低碳排目標

 

除了科技大廠,台灣廠牌在資料中心建設上積極推動永續。如廣達旗下的雲達科技就攜手達梭系統,推動資料中心的能源效率設計最佳化。

 

雲達總經理楊麒令表示,在與達梭的合作中,將對方的虛擬雙生技術整合至雲達的系統設備,協助達梭在製造模擬領域部署 3DEXPERIENCE 平台,並促進其與潛在合作夥伴的整合與應用,並運用該平台建構其資料中心的虛擬雙生,透過達梭系統熱流風流模擬軟體,改善雲達資料中心能源效率,實現能源節約和增強監控能力。

 

此外,緯創在其 2024 年永續報告中,也展現了對資料中心永續營運的全面承諾,不僅強調資料備援測試和災難復原演練,還從供應鏈管理、產品設計、資源循環等多方面推動永續策略。

 

在資料中心方面,緯創透過旗下子公司緯穎科技推出先進的 AI 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包括採用 NVIDIA GB200 Grace Blackwell 超級晶片的加速平台,並引入兩相液冷技術,有效提升能源效率並降低碳排放。

 

鴻海則與全球人工智慧運算中心建置與營運商 Zettabyte 建立了策略合作夥伴,推動 AI 資料中心的創新轉型,並提升能源效率。

 

這項合作計畫預計在台灣建置一座超大規模 AI 資料中心,預計於 2025 年上半年啟用,並會結合緯創的客製化硬體和 Zettabyte 的液冷技術,採用先進的液冷系統,以提升資料中心的效率並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Zettabyte 的核心產品 Zware 是一款先進的 AI 資料中心管理軟體,能夠優化 GPU 的性能,顯著降低用電量,同時達成最大化的運算輸出。

 

面對 AI 技術帶來的龐大算力需求與能源挑戰,科技產業正展開一場深刻的永續革新。科技巨頭的行動,代表著資料中心不再只是能源消耗的代名詞,也可能成為能源轉型的關鍵節點。

 

台灣身為全球半導體與雲端運算的重要基地,不僅承載了國際科技巨頭的綠色實踐,也展現本土企業如廣達、緯創、鴻海在永續基礎設施布局上的潛力。未來,如何在 AI 發展與碳中和之間取得真正平衡,將考驗每一個資料中心背後的技術、決策與承諾。

 

資料來源:ReutersThe VergePYMNTS

 

 
※ 本文授權自未來商務,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