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夥伴曾陸續出現確診請假,甚至採訪當下創辦人也還在居隔期間,但兩年多來,農緯果菜不只沒有停工,營業額甚至提升20%以上,人稱「一哥」的創辦人黃謙一說:「有一段時間,我幾乎每天要包3棟101高度的小黃瓜,都是加班到半夜。」讓人心生感謝,唯有這群人的辛勞,我們才得以在疫情期間衣食無虞。
而說起能穩定生產、出貨的關鍵,就在於完整的管理系統,透過嚴謹的生產計畫,讓農友們心無旁騖地按表操課,打破疫情必定缺菜的全球印象,也透過源頭管理與產銷履歷,為廣大消費者確認果菜健康無毒,可以安心入腹。就跟著一哥,一窺疫情期間的果菜市場吧!
農緯果菜創辦人 黃謙一。採訪時還在居隔期間,但不曾停止出貨。
看天吃飯,就要學會風險管理
看天吃飯的農業特質,不只關乎不可控的氣候,當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如何穩定出菜,考驗著未雨綢繆的風險管理能力。
疫情使然,當不少國際企業紛紛下修營收目標,我們深怕碰觸一哥敏感地帶,於是小心翼翼地問起,疫情期間還好嗎?一哥笑笑說:「影響不大,其實『也應該要』影響不大。」
這個「應該」很有自信,也有意思。為何讓國際間哀鴻遍野的疫情,竟傷不了一間區區300坪的小型包裝廠?難道產能跟產量都沒受影響?當中的關鍵是?
不走險棋,一哥始終堅持穩紮穩打,面對疫情來襲,能穩定出貨、持續接單,進而營收成長的關鍵,都在於管理,這項基本功。創立之初,他便看懂通路很現實卻很實際的考量,「如果你產量不穩,為什麼我要把單給你?」於是,農緯果菜便一直堅持在產物種下去以前,要規劃生產計畫,以不變應萬變。
「台灣屬於淺盤經濟,任何波動都很容易影響菜價,但其實菜價不論最高、最低,頂多都只延續一個月,不應該為了賺那一波或閃那一波就隨波逐流,而是應該建立生產計畫,先穩定自己的生產節奏,再跟市場價格互動,這樣不只能清楚掌控農地使用,也能讓獲利延續一整年,不會有太多空窗期。」於是,跳脫「價高就種」的既有思維,農緯果菜帶著約50位的合作農友,在疫情期間持續耕作與採收,不炒短線,專注在長遠營收。
前些日子,農緯果菜光三天時間,就為農友賣出10噸牛番茄。
少了投機心態,穩定而踏實的生產計畫,其實才能走進國際市場。「生產過剩的時候,常有人喊說外銷,我之前整整花了三年時間去測試品質、規格,才有機會穩定外銷新加坡,直到疫情才停下來。外銷的模式,往往都在很早之前就要先談好訂單,若是到了生產過剩才想外銷,最後都是任人宰割,絕對賺不到錢。
所以農業要有長遠的規劃,不是說生產過剩才趕快外銷,講話怎麼那麼簡單。所以說怎麼做到產量穩定、品質穩定,才是解方。」面對疫情,一哥口中「應該要影響不大」的先決條件,就在於生產計畫的系統建立,有了萬全準備,就有機會在穩定成長。
從產地到餐桌,用科學檢驗為「尚青」掛保證
過往台灣農業發展,素有層層剝削的疑雲,不少人總認為中盤商與大盤商,就是買低賣高的資本商人,然而對一哥來說,他的身份不只有堅持,更有職業道德。因此,除了產量穩定的基本功外,當農緯果菜擔任「從產地到餐桌」的整合者角色,如何把關品質?如何善待農友?都有堅持。
首先,品質是一哥無比在意的。「我從來不認為外界對我們的稽核是在找麻煩,這些檢測標準都可以讓我們提供更好、更健康的果菜,必須感謝他們。」明明定位果菜包裝廠,卻一口氣通過食品場檢驗標準的ISO22000、HACC、G.G.A.P等認證,為的就是把品質做到最好,今年也取得IPM永續善農獎,強化田間生產的預防、監測機制,陪伴農友有效降低化學農藥施用。
「執行二者稽核的老師過來時,也常跟我說你們廠分數很高,不要把話說滿,但絕對是全台前五名。」從農產品端、設備檢查、衛生守則、人員福利、到周遭環境,一哥用科學檢驗,為品質掛保證。
而不同於其他蔬果中盤,價格不好時會跟農友少收,甚至不收。「我們其實是在做合作社模式,不只透過生產計畫提供農友穩定收入,既然要跟農友合作,就不能讓他們擔心作物不知道去哪,所以只要是生產計畫的量以內,我全部都會收,就算賣價不好,也不會壓縮他們的獲利。
之前也請農業博士來上課,去提升農友的生產知識。」不只保證收購,甚至陪伴農友一同成長,回想起剛開始做農產履歷的當初,只有三位農友在拜託之下才願意合作,到如今已有約五十位農友合作,永續經營的關鍵其實在於用心管理。「朋友都問我要賺什麼錢?我說要憑良心。」從產地到餐桌,友善不分環境與人情。
秉持客戶第一精神,為消費者精打細算!
對於曾風潮一時的宅配蔬菜箱,一哥卻不怎麼贊同。「宅配蔬菜箱,光低溫冷藏運費就佔一半成本,一箱七百塊,三百五是能裝多少菜?如果不是無法出門,台灣超市那麼近,一樣的錢在實體通路買真的比較划算,你看現在不是無聲無息。而且很多廠商為了讓消費者覺得划算,就會放很多葉菜類去衝量,但大家都知道葉菜類一般比較便宜也容易壞,其實不太適合放在蔬菜箱。」
當疫情大規模地影響了台灣人的消費習慣,不論男女老少都開始線上購物,不只加速電商發展,更讓實體與線上界線越加模糊,似乎沒有什麼東西是網路買不到的。儘管曾受企業請託,為企業的居隔同事寄出蔬菜箱,但一哥仍從農產本質出發,不但考量蔬果保存,也看見個別冷藏貨運對於環境的二次傷害,其實並非所有商品都適合轉線上,為看似單向度的電商發展,提出反思。
除此之外,前些日子不少學校停課,連帶營養午餐、有機菜葉廠商都受波及。「原本我對這些產業不太熟悉,但因為量真的太多,就找我去幫忙看看能不能批去賣。去了才發現標準品如果是三十公分,那些葉菜起碼超過一倍,每根都跟我的小指ㄧ樣粗,那樣的品項根本上不去一般通路,因為纖維質太高,根本不會有人想吃,但本來卻是要給孩子吃?做生意有賺有賠,不能永遠都想在賺的那邊,沒賺就來叫大家救救他們,如果品項本來就沒問題,會需要這樣?」看見表面以下的事實,一哥說:「『食』就是一個人、一個良,要有良心。」
缺工不是因為短暫疫情,而是農村常態
當問起疫情影響,是否讓徵才更困難,流動率會不會更高等問題,卻意外碰觸農村長期人力短缺的事實。
「就算不受疫情影響,農村裡本來就找不太到人,很多都來了沒幾天就離職,一直都是這樣,所以培訓成本一直很高。」台灣素來「以農養工、以農養商」的基本國策,不只讓農業工作價值一直處於低估的狀態,長年以來更造成農村人口老化、農業勞動人口老化等問題。儘管一哥持續在不可控的環境中尋找可控機會,但結構性的農村人口外流,進而造成的長期缺工,仍影響甚鉅。
面對員工的來來去去,一哥長年聘雇本地勞工的堅持,去年也不得不接受妥協,還是申請了海外移工。「我以前完全不考慮移工,就算本地薪資高一些,我都還是這樣堅持,但真的是找不到人了,所以從去年開始申請,上個月已經有六位夥伴加入,真的是不得不。」
面對人力缺口,除了海外討救兵,生產線走向智慧化的想法其實也在一哥心中種下種子。「我每年都會跑很多展,從國外到國內都有,就是希望看看別人怎麼做,有什麼新方法。之前就看到上銀科技的機械手臂,真的很想合作,但我們目前還沒足夠資源導入。近期最可能先嘗試引進AI判斷,透過科技,就能不浪費人力,朝向簡單化、標準化去發展,來解決人力短缺的問題。」全球農業長期缺工的問題,使得農業智慧化、資訊化,成為趨勢。
不只吃當地、食當令,還要堅持堅持產銷履歷
「台灣農業一直很強,但始終在源頭管理的部分做得不夠好,都在講怎麼維持品質,但源頭如果不夠強,後面有再好設備,有用嗎?」農緯果菜推產銷履歷八年多,總共貼上超過八百萬張產銷履歷認證貼紙,卻沒有任何一件違規案件,就是長年輔導農友在病蟲害管理、適地適種、精準用藥、生產計畫、環境管理等層面持續優化,做好源頭管理的具體成果。
疫情之下,為了優化管理能力,農緯果菜從去年更開始導入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管理系統,不只導入財務、貨務層面,更目標深入田間,讓產能、產量、品質隨時監控,甚至同步開發訂單系統,讓店家可以直接透過手機下單訂貨,優化既有接單系統。
「以前整間公司從人事、財務到進出貨,我全都用Excel來跑,創業17年,就改版11次。而且不論是農友回報產量,還是通路、店家訂貨,都透過Line來操作,難免忙中有錯,資訊化、智慧化,確實是農業未來發展的首要目標。」頂著被太太罵「沒事花那麼多錢!」的壓力,這次系統優化就要價超過七百萬,已做好長遠經營的決定。
「以前人說『士農工商』,農還排第二個,但現在務農好像很悲哀,農友出來不是要補助,就是要救救他們,其實農業沒有那麼可憐,為什麼要把自己搞成這樣?所以我要把標準做出來,做出好的品質,讓農產品變成農商品,慢慢改變農業樣貌,其實整體農業環境的提升,只能靠自己。」一哥以「良」為本的務實精神,堅信商品好,自然有買家的態度,展現務農者對事業的坦然,也是治標治本的築夢踏實。
※本文授權自樹冠生活,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