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張訂單,五年都不會有任何營收貢獻,你會願意接嗎?
台灣電池業「三哥」加百裕,就是靠著這種動輒三年、五年「磨一劍」的訂單,成為台灣電池模組業轉型最快、也是成績最顯著的業者,這些年它來自非IT(資通訊)產品的營收一度高達五成,對比其同業新普、順達,相同營收來源都還在一成上下。
不僅如此,該公司二○二一年合併營收,更創下一四○億元的歷史新高,與先前的營收低谷四十六億元相比,等於目前客戶從筆電廠一路擴展到手工具商、自行車廠、機車廠、再生能源商的加百裕,十年來營收翻了逾三倍。
轉型引信
合併破局、丟大單 營收腰斬
然而,加百裕轉型的引信,卻是被一樁破局的併購案所點燃。
時間回到一○年。當年蘋果在智慧型手機iPhone大賣後,乘勝追擊推出平板電腦iPad,眼看著公司的主要市場——筆電,正受到這兩股力量夾擊,衰退只是早晚問題,加百裕董事長黃世明暗自盤算著,「要嘛(在筆電電池模組)做到全球前三大;要嘛,就去找新產業!」
於是,黃世明先選擇了第一條路。那年,恰好電池「二哥」順達上門洽談合併,由於兩家公司如果順利二合一,產能就有機會超越「一哥」新普,因此當年不僅外界一片看好,雙方商談後更一拍即合,不久就召開聯合記者會,也在各自股東會上通過,就當一切箭在弦上,這樁「強強聯手」組合,最後卻破了局。
併購案告吹引發的漣漪,還不只如此。
當年,由於各界都看好加百裕與順達遲早合併,讓加百裕第二大客戶「惠普」(HP),隔年直接取消其供應商資格,「因為客人覺得,那這樣他們下單給順達就好。」黃世明說。這個影響,導致一一年公司營收腰斬,甚至出現掛牌以來首度的虧損。
加百裕業績墜入低谷,引發黃世明的女兒、當時人在面板廠友達任職的黃靖容,憂心忡忡。她看到從不把工作情緒帶回家的父親,開始每天早出晚歸、白髮愈長愈多,「想要回家幫爸爸」的聲音,不斷在腦海繚繞,她後來索性把心一橫,辭去手邊工作、加入加百裕,從基層的產品經理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