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身處富饒之地,你敢放下一切,到一無所有的荒漠求生嗎?
宏碁執行長陳俊聖,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八年前,曾創下台積電最年輕資深副總紀錄的他,離開這座一年獲利上千億元、技術已超越英特爾(Intel)的護國神山,選擇加入當年虧損逾兩百億元、三年內換了兩任執行長的宏碁。
「你太客氣了,那時還有人跟我說,『這是一個爛攤子』!」當我們委婉用「燙手山芋」形容當年的宏碁,直來直往的他,還原那時外界的評價。
但,八年後的今天,宏碁卻來了個大反轉。
打破慣性、甩公務員文化
「不改變、不管環境 ,就是死路一條」
與競爭對手相比,在疫情不斷反覆爆發的二○二一年前兩個季度,宏碁筆電出貨量的成長率,不是位居全球五大品牌的第一、就是第二;若與自己比較,累計今年前三季,它不僅已賺到過去兩年總和,全年獲利更有望破百億元,創近十年新高。
這是怎麼做到的?畢竟,連陳俊聖自己都承認,疫情後的世界,正陷入所謂的「短缺經濟」:這個象徵「什麼都缺」、最早由經濟學家科爾奈提出的經濟現象。
「宏碁在這段時間,展現比同業更有『彈性』的反應能力,」這是IDC研究副總監嚴蘭欣,對宏碁過去一年優於同業表現的評價。而她口中的彈性,正是陳俊聖接受我們獨家專訪時,不斷強調的兩個字,「敏捷」。
然而,敏捷兩個字,與宏碁以往給人印象,很難畫上等號。過去的它,是一個信奉老二哲學、敵不動我不動的慢節奏品牌;組織文化上,也被認為是一家容易被慣性綁架、公務員氛圍頗重的公司,陳俊聖,究竟如何打破慣性的?
「首先,要先汙名化慣性!」 他說,這場尚未落幕的疫情,造成供應鏈大亂、零組件短缺、物流打結,這三件過去不曾同時發生的事,「歷史會不斷重演」這句名言,已然不適用,「這時候還用過去經驗做判斷,可能會很危險!」
面對沒有前例可循的不確定,告訴大家經驗法則「行不通」,是他的第一步。過去兩年,他在數十場主持的會議,不斷像傳教士對宏碁人闡述,「如果你繼續用原來方式做事,不去改變、也不管環境變化,你就會死路一條!」
毀滅,是重生第一步。當慣性思惟被夷為平地,陳俊聖的第二步,就是進行他口中的「部隊重新集結」,重新擬定策略,在宏碁內部,這個過程還牽涉三個層次的決策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