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30) 現場直擊及報導
全球冷卻需求2050前將增3倍,聯合國提「永續冷卻路徑」
因應暖化加速,冷卻需求(Cooling)日益增加,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於2023年COP28會議期間,與當年主辦國阿聯酋共同發起「全球冷卻行動承諾(Global Cooling Pledge) 」,迄今已有72個國家響應加入。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今年在COP30上發布「全球冷卻觀察報告2025」指出,若全球再不積極行動,冷卻需求將在2050年前超過3倍,冷卻相關碳排放將達到2022年的2倍。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也提出「永續冷卻路徑」作為全球共同藍本,強調「被動冷卻優先、發展低能耗冷卻技術、推動高效率設備、冷媒全生命週期管理」等措施,強調極端高溫已是全球性調適挑戰,應將冷卻行動納入國家計畫,包括國家自定貢獻 NDC 與調適計畫,期望在2050年將冷卻相關設備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64%。
台灣研擬冷卻行動計畫,3大面向進行盤點
台灣也與國際同步,正研擬冷卻行動計畫。18日財團法人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在COP30綠區舉辦的「冷卻行動綠色能源」論壇(Cooling Action, Green Energy),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以預錄影片介紹台灣冷卻行動推動情形,該論壇並邀請日本IGES首席協調官藤野淳一博士共同研討。
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在COP30綠區舉辦的「冷卻行動綠色能源」論壇。圖片來源:環境部
環境部表示,台灣參照全球冷卻行動承諾的永續冷卻策略,從提高設備能源效率、採用低溫暖化潛勢(GWP)冷媒,以及推動被動冷卻技術與建築能效提升等三大面向進行盤點,並邀集相關部會研擬提出冷卻行動計畫草案。
舉例而言,經濟部致力於能源效率提升,依據「能源管理法」建立能源效率標示制度與最低能源效能標準(MEPS),逐步淘汰高耗能產品設備;環境部於今年發布「氫氟碳化物管理辦法」,列管18種氫氟碳化物並明定消費量削減時程。
建築方面,內政部則透過「建築技術規則」及建築能效評估制度進行推動。為加大加快減碳力道,製造業與住商部門所推動的深度節能、近零建築,也都已列為減碳旗艦行動計畫。
環境部表示,台灣與全球冷卻行動同步,後續將參照UNEP最新「永續冷卻路徑」,邀集相關部會、地方政府及各界集思廣益,完成「台灣冷卻行動計畫」。
日本IGES首席協調官藤野淳一博士,從日本智庫觀點提醒被動冷卻的重要。圖片來源:環境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