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城市貝倫(Belém)正在籌備2025年11月舉行的第30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這不僅是一場關乎地球未來的關鍵會議,對於位於亞馬遜雨林北部一角的貝倫市來說,主辦如此規模的一場盛會,更是前所未有的。全世界正將目光投向這座城市,關注它是否有能力接待全球各地的來客,以及這裡滿懷期待的居民所面臨的結構性挑戰。
環境部於今(15)日舉辦「COP29提升氣候行動的決心」論壇,並邀請國內外多位氣候領域專家,包含金管會副主委邱淑貞、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台灣氣候聯盟理事長彭双浪等人參與,共同探討氣候行動、綠色金融及綠色科技三大主軸。
明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將移師到巴西舉行,預計將超越杜拜,成為有史以來參與人數最多的峰會,主談議題:生物多樣性。 雖然時間還有一年,不過在今年亞塞拜然舉行的COP29,已經可以看到巴西積極熱身,不只主題館吸睛,更已經邀集各方意見領袖參與討論。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9)經過延長審議,最終於23日凌晨3點就最棘手的氣候資金議題達成突破性協議,富國同意每年提供3,000億美元(約新台幣9.73兆元),協助開發中國家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
COP30即將於11月10日~21日在巴西雨林城市貝倫舉辦。《巴黎協定》規定締約方必須每五年更新一次國家自定貢獻,最新版NDC(NDC 3.0)原應在今年2月10日繳交。但截止前,只有13個國家按時提出了NDC 3.0,這意味著高達95%的國家錯過了時辰,無視於規定。
位於巴西亞馬遜雨林邊境的貝倫(Belém)將於11月主辦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也使得「生物多樣性」成為國際關注焦點。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22年發起「生物多樣性信用額度倡議」(Biodiversity Credits Initiative),試圖透過市場機制創造投資誘因,但這項新興市場發展至今進展如何?又藏有哪些投資風險?
位於巴西亞馬遜雨林邊境的港口城市貝倫,是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的舉辦地。近來卻傳出當地為了承辦這場國際盛會,正在砍伐森林、興建橫跨雨林的高速公路,飽受當地居民、專家及環保人士批評。一場目標守護氣候的國際會議,卻可能以犧牲全球最重要的碳匯與生態系統為代價,引發高度爭議。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今年將以「自然」為主題,強化生物多樣性與環境正向價值。台大實驗林已攜手森崴能源子公司元杉森林,在花蓮壽豐鄉打造全台首個「生物多樣性信用額度」(BioCredits)的示範場域,面積達97.77公頃,台大實驗林處長蔡明哲也預計將在今年COP30分享相關經驗,向國際展現台灣淺山復育造林生物信用額度的解方。
今周刊編按: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 主題將聚焦「自然」,凸顯生物多樣性與環境帶來的正向影響。為了促使更多私人資本投入自然相關領域,近年有多項自然解方應運而生,例如森林與海洋碳權機制,以及近年備受關注的「生物多樣性信用額度」。 生物多樣性為什麼重要?對我們有何意義?本文由長期研究森林碳匯及碳權的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柳婉郁,帶您解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以及其如何量化和價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