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台達前進COP30!AI 能救珊瑚、也能教綠建築?解鎖科技如何成為氣候解方

台達前進COP30!AI 能救珊瑚、也能教綠建築?解鎖科技如何成為氣候解方
撰文: 陳嘉怡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陳嘉怡攝 日期:2025-11-11

COP30正於南半球的巴西貝倫舉行,這座通往亞馬遜雨林的城市,讓「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調適」成為本屆焦點,也象徵全球氣候行動正邁向與自然共存的新階段。

台達已連續18年參與聯合國氣候大會,今年以「AI for Green」為主題,聚焦人工智慧在氣候與自然議題的應用,並將於17日與19日於官方談判區(Blue Zone)舉辦兩場論壇,分享AI如何協助珊瑚復育與強化綠建築韌性。

台達「AI for Green」,以科技力找永續解方

 

台達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表示,AI浪潮席捲全球,為讓AI發展更具環境責任,台達今年加入由37家企業與11個國家共同成立的「永續AI聯盟」,並與《經濟學人》旗下 Economist Impact 合作發布報告,倡議「Green AI」概念,著重提升算力效率、降低碳排,推動人工智慧的永續發展。

 

郭珊珊指出,台達今年將以「AI for Green」為主軸前進 COP30,結合「AI」人工智慧與「GI」綠色智慧(Green Intelligence),希望讓科技成為推動氣候行動與生態保育的永續解方。​​

 

台達已連續18年參與聯合國氣候大會,今年將以「AI for Green」為主軸前進COP30。圖片來源:陳嘉怡攝

 

這項理念也已落實於珊瑚復育。郭珊珊表示,2020年起台達啟動珊瑚復育計畫,並與海生館合作,利用機器手臂進行耐熱珊瑚試驗,導入 AI 影像辨識技術,判別珊瑚種類與健康狀況。這項技術取代傳統人工觀察與昂貴的質譜分析,大幅提升研究效率,也有助於長期監測海洋環境變化。

 

你可能會想看:亞洲首創!台達協作型機器手臂「洗三溫暖」培育耐熱珊瑚,科技成珊瑚復育神隊友

 

珊瑚復育獲珍古德肯定,台達登COP30舞台分享

 

台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將在 COP30 藍區展示 AI 珊瑚辨識技術,分享如何運用人工智慧推動珊瑚復育研究。此次論壇將匯聚全球海洋保育的重要夥伴,其中包括全球首個發行「珊瑚債券」的巴黎銀行基金會,共同探討以科技與金融推動「氣候智慧海洋」的新解方。

 

台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左二)將在 COP30 藍區論壇,分享如何運用AI推動珊瑚復育研究。 圖片來源:陳嘉怡攝

 

張楊乾強調,珊瑚復育並非只是「種珊瑚」,而是重建整體生態系。為此,台達與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合作開發「STAR 方法學」,這是全球首個針對海洋生態設計的量化評估工具,衡量企業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未來將可應用於永續揭露與自然風險管理。

 

郭珊珊補充,從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到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企業永續焦點正從碳排放延伸至自然影響。她表示,這不僅是外部壓力,更是一股推動改變的「拉力」,當企業真切感受到生態正在改變時,也應隨之行動。

 

她回憶,今年初珍古德博士參訪潮境保育中心時,曾對台達團隊說過:「如果你給自然機會,自然就會回來。」這句話讓她深受啟發。她相信,只要珊瑚白化時間不長,共生藻仍能恢復生機,也相信「只要每個人每天做一點小小的改變,環境就會變好。」

 

AI 也能當綠建築教練,掌握減碳與生物多樣性指標

 

建築也是實現淨零的重要場域。張楊乾表示,台達今年首度推出 「LEED AI 教學助理」,該工具結合 35 棟綠建築的數據,提供人機共學輔助,協助設計師掌握新版綠建築標準中強調的減碳與生物多樣性指標,成為華文圈首例 AI 輔助綠建築教育案例。

 

台達協助重建的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今年完成亞洲首棟淨零能耗建築續證。 圖片來源:陳嘉怡攝

 

張楊乾也指出,「台達從 AI 出發,關注的不只是減碳,更在於建築如何增益生物多樣性。」美國 LEED 認證也已由 v4 升級至 v5,新版更重視碳管理與自然共融,台達在推廣與應用上持續扮演關鍵推動角色。

 

人已抵達COP30現場的台達基金會副執行長陳楊文補充,AI 在綠建築的應用呼應本屆大會「數位轉型」主題,未來也可協助全球南方國家提升氣候調適與減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