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海洋與土壤碳匯吸碳力下降!氣候科學報告示警暖化恐加劇,10大關鍵見解一次看

海洋與土壤碳匯吸碳力下降!氣候科學報告示警暖化恐加劇,10大關鍵見解一次看
撰文: 數位內容部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5-11-11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正在巴西舉行,日前一份最新科學報告再度警示:地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氣候危機,呼籲各國加快氣候行動。

由21個國家、70多位科學家共同撰寫的《2025/2026年氣候科學十大新見解》指出,氣候變遷已削弱森林、土壤與海洋吸收溫室氣體的能力,僅依靠自然已無法抵銷人為碳排,全球必須同時加速減排,並以負責任的方式推動新型去碳技術,才能避免氣候危機進一步惡化。

氣候科學報告示警:全球暖化速度超出預期

 

由未來地球組織、地球聯盟與世界氣候研究計畫(WCRP)日前發布《2025/2026年氣候科學十大新見解》(10 New Insights in Climate Science 2025/2026)報告,彙整過去18個月間最關鍵的氣候科學進展,指出氣候變遷帶來的各項問題,包括氣溫上升、健康風險與生計衝擊,正以令人擔憂的速度惡化。

 

氣候科學十大新見解:

 

1. 2023/24 年高溫創紀錄:科學證據顯示全球暖化可能加速。


2. 海洋加速暖化:海洋熱浪正在破壞生態系統,並加劇極端天氣風險。


3. 陸地碳匯面臨壓力:隨著地球持續變暖,森林和土壤碳匯壓力增加。

 

4. 氣候-生物多樣性回饋: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遷相互加劇,形成一個不穩定的循環。

 

5. 地下水位下降:氣候變遷正在加速地下水枯竭,增加農業和城市居民面臨的風險。

 

6. 氣候驅動的登革熱疫情:氣溫上升為傳播登革熱的蚊子創造更好的生存條件,進而增加登革熱的地理傳播和強度。

 

7. 對勞動生產力的影響:熱壓力正威脅人們的生計與經濟穩定。

 

8. 擴大二氧化碳去除 (CDR) 規模:負責任地推動 CDR 至關重要,但重點應放在難以減排的排放來源。

 

9. 碳市場誠信挑戰:需要加強自願性碳市場的標準和透明度,以確保真正的減排效益。


10. 有效的政策組合:多元政策組合比起依賴單一措施,更能實現深度且持久的減碳目標。

 

自然碳匯吸碳能力減弱,COP30能否成為氣候行動轉捩點 ?

 

報告警告,隨著全球暖化加劇,地球的自然碳匯系統逐漸失靈。原本能緩衝氣溫上升、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海洋,其吸碳能力正在下降;同時,日益頻繁的海洋熱浪正破壞生態系統,並威脅沿海居民的生計。

 

陸地碳匯方面,北半球森林與土壤的碳吸收功能也顯著減弱,使實際吸收量低於預期。報告指出,這不僅可能使現有排放預測失準,也恐進一步加速全球暖化。

 

該報告編輯委員會成員、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主管薩賓・富斯(Sabine Fuss)教授指出:「我們長期依賴森林和土壤默默吸收碳排,但它們的能力正在減弱。這意味著我們可能低估了當前的排放缺口,以及未來地球升溫的速度。」

 

這份報告將於貝倫舉行的COP30氣候大會上正式發布。地球聯盟聯合主席約翰・羅克斯特倫(Johan Rockström)呼籲:「氣候談判必須以科學為依據,《氣候科學十大新洞察》正是對最新氣候研究成果的最佳總結。COP30應成為落實氣候行動的關鍵轉捩點,世界已無法再承受空洞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