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損廢光電板14.5萬片 環境部:一個半月處理完畢
颱風過後屏東佳冬海岸遍布光電試驗浮台、以及嘉義新塭滯洪池水面光電大量破損畫面在社群網站流傳,引發熱議。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16日邀請環境部長、經濟部、農業部等部會針對光電對環境影響進行報告。
環境部長彭啓明指出,統計這次颱風災損光電板數量約14.5萬片,重量約2800公噸。其中以重大災區嘉義縣約11.4萬最多,重量約2200公噸;台南市災損數量約3.1萬片,重量約600公噸。
彭啓明表示,目前國內共有四家可資源化處理廢太陽光電模組的機構,依許可證登載之總處理量能每月4400公噸,環境部也將額外核可加開處理量,預估最快一個半月內就可以處理去化完畢。
對於光電板有毒疑慮,彭啓明強調,光電板主要由鋁框、玻璃、EVA 膜與發電元件等組成,廠商的回收率可以高達92%,不會有毒,也沒有任何液體釋出。廢太陽光電模組為「一般事業廢棄物」,並非「有害廢棄物」, 目前國內處理量能足以因應。
太陽光電模組組成。圖片來源:環境部簡報
環境部長彭啓明16日赴立法院報告光電設施對環境影響情形。圖片來源:李蘇竣攝
經濟部次長賴建信說明,統計至2025年5月底,國內光電併網量達14.73GW, 其中包含屋頂型9.36GW、地面型4.47GW 與水面型0.9GW。這次風災受損33個案場,影響災損容量約0.4%,但觀察風災前後,災損對發電量影響極小。
滯洪池破損光電兩週內清除 檢測水質無影響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秀出昨日新塭滯洪池照片,顯示尚未清除完畢,擔憂會污染水質、浮台積水引發登革熱等疾病問題。彭啓明回應,新塭滯洪池案場災損數量約5萬片,目前已跟處理業者簽約並安排清理,因為屬於大型案場,環境部要求在兩週內清除現場,沒清完會有罰則。
彭啓明強調,環境部14日赴嘉南地區受災的四個案場進行水質調查,結果重金屬低於環境基準,檢測無異常,「有一些網路謠傳說南部的魚不能吃,我在這邊澄清,這是錯誤的。」
至於屏東縣佳冬的離岸光電浮台,經濟部強調,浮台架設的光電板事前都已拆除,浮台受損部分,已全數完成清理海岸上的廢棄物。海洋委員會表示,已在15日天氣穩定後,派8名潛水員進行水下巡查,即便能見度很差,潛水員也用手摸確認,底部都沒有光電板,巡查範圍約100萬平方公尺。
環境部公布水質調查結果顯示受災案場無重金屬污染。圖片來源:環境部簡報
水面光電納環評? 「環評總體檢」最快年底出爐
避免光電的潛在環境風險,立委陳昭姿詢問水上光電是否需要政策環評。彭啓明解釋,政策環評要由經濟部提出。
立委陳菁徽等人也關切光電環評制度如何精進,彭啓明解釋,目前環評法規中,對於免環評的把關機制是由能源主管機關審查,避開敏感地區,並與林業及環保主管機關會商, 環境部正請經濟部訂定具體會商程序, 研議納入公民參與機制。
立委黃國昌批評,環境部今年才修正加嚴光電環評規定,爭議案場都已開發完了、山頭都挖掉了,「會不會太晚」,詢問未來水面光電是否納入環評。
彭啓明回應,環境部正在進行「環評總體檢」,在研議加嚴太陽光電環評規定,也評估納入水面型光電設施,最快今年底會完成體檢進入後續修法。他重申立場,不論開發什麼能源,都要「以環境保護為先」。
此外,立委也關心如何避免「光電場在旁邊卻無電可用」,經濟部次長賴建信解釋,因為光電只有白天有發電,日夜會產生不同頻率變動,必須融入台電電網調節,家戶饋線目前仍以電網為主。
經濟部正在進行電網強韌與分散式電網計畫,例如搭配儲能與屋頂光電,降低災害的影響。
嘉義新塭滯洪池水面光電受損情形。圖片來源:立委王育敏辦公室提供
※ 本文授權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