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瘋媽淨灘「強迫症」...從老公休假撿到出國度假 守護台灣海岸線,徒步106公里記垃圾熱點

瘋媽淨灘「強迫症」...從老公休假撿到出國度假 守護台灣海岸線,徒步106公里記垃圾熱點
撰文: 儀璇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江昀蒨 日期:2025-07-03

「一開始沒想過會專職撿垃圾。」人稱「瘋媽」的江昀蒨笑著說。

原擔任幼兒園老師的她,因熱愛戶外運動與職涯規劃考量,選擇考取游泳教練與溯溪指導員證照,但卻遇上疫情、課程停擺,轉而走向宜蘭無人海灘散心,沒想到被眼前景象震撼:「安全帽、魚網、馬桶……整片沙灘像垃圾掩埋場。」她與先生隨手用車上的垃圾袋清理,短短30分鐘便裝滿兩大袋。從那次之後,他們不定時展開淨灘行動。

從兩人、一家人到一群朋友,2022年江昀蒨決定成立「海邊接力賽」粉絲專頁,將淨灘資訊放上社群,民眾可自發性參加。首場淨灘選在宜蘭縣頭城竹安出海口北側。有趣的是由於剛成立知名度不足,先生便號召一群新北市來的黑衣大哥一同淨灘,「他們現在都金盆洗手改行做良善事業了!」江昀蒨回憶。

 

踏遍106公里田野調查 百場熱血淨灘

 

為了解宜蘭海岸全貌,江昀蒨徒步從最北的石城走到最南的漢本,記錄垃圾熱點與地貌秘密。「單面山、黑沙岸、礫灘……每段地形藏著不同挑戰。」她發現,颱風後北部的石城、大里最髒,尤其定置漁網被沖斷後與漂流木糾纏,形成「海上迷宮」,連寄居蟹都會被困在凹槽中無法脫身。

 

 

這些田野調查也成為海邊接力賽淨灘選擇參考,他們沒有一定的路線、沒有繁瑣報名程序,僅在社群公告地點與地形提示,「平均20人自發參與,最遠遇過夏威夷來的志工,還有高雄工程師夜班結束後直奔宜蘭,撿完一早再趕回去上班!」還有不少元老級固定班底,其中從桃園大溪來的金大哥,已經是阿公,卻因長期淨灘「越撿越年輕」,他曾玩SUP(立式划槳)滑到龜山島繞一圈再回來。

 

 

不是什麼都可撿 小心破壞別人的家

 

淨灘前江昀蒨會提醒大家,只要是屬於大自然的東西與生命都不要撿,因為它們會自然分解,像落葉、木枝、海底動物屍體,但是若是海龜、海豚,則需通報海巡署。

 

當夏季候鳥繁殖,牠們會在宜蘭繁殖下一代,淨灘時若發現鳥巢,不能撿拾周圍的垃圾,因青鳥會以它們做基準辨識,如果把垃圾撿走,會找不到回家的路。

 

 

「永生花」與海洋教育:讓垃圾說話

 

在蘇澳一場淨灘中,團隊總共撿了132公斤寶特瓶,「整片沙灘像寶特瓶海」。江昀蒨將這些廢棄物轉化為藝術,製作「永生花」,還舉辦洄潮展。「一個寶特瓶分解要450年,未來考古學家挖到的恐龍化石,可能是塑膠瓶!」她透過永續教育,讓孩子反思:若繼續製造垃圾,下一代將活在怎樣的環境裡?

 

 

最難忘的「教材」是日本311大地震後漂來的仙台地標,「學者說它可能跟著海洋潮流,環遊世界三年才到臺灣。」還有神祕的瓶中信,以前都是裝在對大海影響較小的玻璃瓶,現在則是裝在寶特瓶,「時代變了,連浪漫都變成污染。」

 

 

 

初心與未來:給孩子無憂的沙灘

 

「東北季風把垃圾吹回來時,我反而開心,代表大海在『大掃除』。」四年來百場淨灘、清理逾30公噸海廢,江昀蒨的動力始終單純:「讓孩子能光腳奔跑,不用擔心踩到危險物。」從孩子三歲就帶他們上山下海、去淨灘,如今孩子寧願爬樹溯溪也不去人工公園,「他們說:『整個大自然都是我的遊樂場』。」

 

問她是否到哪都想撿垃圾?江昀蒨笑認「強迫症」,連去越南旅行都忍不住幫飯店清海灘。從一個人到一群人,江昀蒨用行動證明:改變不必等「未來」,此刻的每一袋垃圾,都是給下一代的承諾。百場淨灘之後,海邊接力賽下一棒會去哪?更多內容《自綠生活Action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