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減碳目標「Beta版」出爐 2035年減碳38%±2%
總統府日前第三次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公布台灣NDC3.0的「Beta版」(測試版)減碳目標:2032年減碳32±2%、2035年減碳38±2%。賴清德表示,「這是台灣NDC 3.0的『Beta版』(測試版),或許有人會覺得太少,有人會覺得太多,但我們是負責任的盤點計畫,務實提出目標。」
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在會後記者會轉述,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說,「這是台灣減碳展現出最具體,也最有決心的時刻。」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今年將針對NDC3.0擴大社會對話,預計在年底氣候大會COP30前報請行政院裁定「正式版」。
依據各國當前提交的國家自定貢獻(NDC),本世紀末前增溫將達2.6°C,悖離《巴黎協定》目標。因此,各國需於今年底第30屆氣候大會(COP30)前提出以2035年為新一期的國家自訂貢獻(俗稱NDC3.0)。
你可能也想看:
台灣2030減碳28%,環團直指仍不夠,加碼40%!鄭麗君:最新版NDC最快下週出爐
拜登宣布新碳排目標:美國2035年減排逾6成!各國NDC3.0最新進展一次看
民間委員:強化屋頂光電等 「三招」貢獻7%減碳量
趙家緯會後接受《環境資訊中心》採訪時表示,對部會提出減碳計畫並加嚴減碳目標表達肯定,但要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2035年至少要減碳52%。
趙家緯分析,有三個做法可「擠出」至少7%減碳量:能源方面應強化屋頂光電,並將光電目標由2035年35GW增加至50GW;產業方面,中鋼2035年減碳44%提升為55%;運輸方面2035年則應抑制私人運具15%、新售電動車提升至八成,如此能讓2035年的減碳目標達到47%。
此外,民間委員趙家緯、李根政、陳惠萍及黃品涵共同提出臨時提案,建議NDC 3.0正式核定前應落實社會對話,包括開放大眾參與「台灣氣候公民大會」、針對青年及原住民等關鍵群體的諮詢會議,以及產官學研及民團共同參與的減碳計畫溝通會議。
六大部門旗艦計畫 亮點一次看
有了目標,如何行動才是關鍵。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表示,中央擬訂「台灣總體減碳行動計畫」,當中包含各部會80項部門自主減碳行動計畫,以及行政院列管並指定部會推動20項減碳旗艦行動計畫。旗艦行動計畫分別就六大部門(能源、製造、運輸、住宿、住商、農業、環境)助攻減碳。
能源部門:地面光電、離岸風電空間再盤點
能源部門排碳約為37.11萬噸,經濟部次長連錦漳公布未來發電配比,2030年為燃煤20%、燃氣49%、再生能源30%;2035年將是燃煤9%、燃氣54%、再生能源36%。
為加速再生能源發展,經濟部提出旗艦計畫,地面型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將於2035年各增加11.82GW及15.4GW,經濟部預計3月啟動跨部會研商海域空間,並推動地面光電用地的「公對公」協調模式。
今周刊編按:為減少綠能開發弊案的發生,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日前受訪時指出,未來綠能開發朝「公對公」模式調整,即先由中央跨部會負起與地方政府協商溝通的責任,針對綠能開發涉及的地目、場址及與農漁業的競合問題與地方政府進行充分討論。
雙方達成共識後,再開放業者投資,以提升開發透明度與可預測性,減少個別業者與地方直接協商可能產生的弊端,同時簡化流程,確保綠能發展兼顧地方需求與產業永續。
除了風光電,未來也將執行多點地熱探勘,連錦漳表示,「地熱是再生能源的第三支箭」,將由國營事業帶頭啟動深層地熱鑽探。(延伸閱讀:地熱潛力盤點》大屯山、東海岸超越宜蘭!這2項新技術能否加速台灣綠能發展?)
經濟部提出2035年發電結構為9%燃煤、54%燃氣、36%再生能源。圖片來源:總統府簡報
製造部門:低碳投資帶動經濟與碳排脫鉤
製造部門排放約146.89百萬公噸,是台灣排碳最高的部門。經濟部最新旗艦計畫分別輔導500大排放源提出「自主減量計畫」抵減碳費,並鼓勵14萬家中小製造業低碳轉型提出「自願減量專案」取得碳權,預計使產業減碳3.7百萬噸。
經濟部也針對國營的中鋼、中油另訂旗艦計畫,例如採用低碳或無碳的燃料等,預計讓中鋼2030年減碳56萬噸、中油減碳4萬噸。
經濟部簡報指出,2035年台灣GDP將提升至13.2兆,碳排有機會透過減碳計畫降至112.6百萬噸。換算為排放密集度,2035年每賺100萬元約排碳7公噸,較2005年減少40.8%,連錦漳表示,「這樣經濟成長跟碳排放就可以脫鉤」。
經濟部估計,經濟持續成長的同時,排碳量可透過減碳計畫持續下降。圖片來源:總統府簡報
住商部門:老舊空屋活化再使用、服務業大戶節能
「老屋的碳排比例非常高。」內政部次長董建宏表示,內政部已盤點出老宅比例高、空屋率高的地區,將在這些區域推動老宅活化,促進舊建物整建及延壽。未來將建立指引評估老屋拆除重建及整建維護的排碳量;既有的住宅、校舍也可先推整建作為「再使用示範點」。
用電也是住商部門排碳主因,除持續推動家戶老舊家電汰換,針對服務業中的用電大戶,也要執行查核、節能輔導及能源管理。董建宏預估,2035年住商部門排碳將較2005年減55.4%。
運輸部門:2030年半數計程車電動化、5%國際線使用SAF
交通部則提出「商用車輛電動化及無碳化」旗艦計畫,次長陳彥伯表示,原則上會以補助方式推動,全台9.2萬輛計程車「在2030年會汰換一半的車輛」,2035年電動計程車普及率要達到70%。電動小貨車普及率則預計在2035年達到20%。(延伸閱讀:台灣第一台氫能巴士將上路!蘇純興看2025車市展望,台灣上看45萬台,和泰銷售目標16.5萬)
交通部也同步提出永續航空燃料(SAF)計畫。陳彥伯透露,今年將首次添加SAF,在桃園、松山、小港等國際機場試飛;目標2030年要有5%國際線使用SAF燃料。未來為確保燃料原料供應穩定,也會協調環境部禁止廢食用油出口。
交通部提出商用車輛電動化及無碳化目標。圖片來源:總統府簡報
農業部門:自然碳匯助攻淨零
農業部門排碳相對較少,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除了減碳,農業部門還能「增匯」,旗艦計畫預計透過海洋、土壤、森林,達到2035年增匯175.8萬噸,「沒辦法減到零的時候,碳匯可以助攻我們國家淨零最後一哩路。」
環境部門:資源循環及綠生活
環境部門年排放是所有部門中最低。作為氣候變遷主管機關,環境部仍被指派碳捕捉封存、資源循環及淨零綠生活三項減碳旗艦計畫,預計2030年能減碳305.8萬噸。
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開會4個多小時,晚間會後記者會上環境部長彭啟明(中)露出疲態。圖左為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圖右為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陳昭宏攝
各行動方案需要預算驅動,高仙桂指出,政府自2022年至今已投入1億1000萬元淨零預算,國發會估計淨零預算2030年將突破兆元。未來還會持續引導民間投資,目標2030年達到5兆元投籌融資金額。此外,各部會也將新訂、修正若干淨零相關法規。
※本文授權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