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種有機高麗菜也種樹!鎮西堡泰雅族把財富存在土地裡,維護生物多樣性,還帶動觀光

種有機高麗菜也種樹!鎮西堡泰雅族把財富存在土地裡,維護生物多樣性,還帶動觀光
撰文: 地球公民基金會/曹伃君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日期:2023-11-06

與森林共存的人如何生活?位於新竹座落於原始檜木森林裡的鎮西堡部落,由阿道長老引領大家走過維繫部落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承的土地,其中蘊含來自傳統文化的深遠智慧,也呼應當代我們嘗試想像多元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陽光抵達之處,也有年輕的身影

 

「有一首歌在唱說:『年輕人啊,不要忘記回家的路。』但當他們有心要回家,要讓他們做什麼?」阿道長老說。這反映出城鄉經濟發展落差的現象:有意願返鄉、傳承文化的部落青年難以維持生計。這也是大多數原鄉部落的困境。


然而,因為鎮西堡始終遵循Gaga的指示,為部落開創不同的可能性。


所謂Gaga,意指祖訓傳承的社會規範。以血緣、共約、共祭、共勞為基礎,深植泰雅族人的生命與社會,是行為道德最具公信力的判準。鎮西堡依此規範,對其土地使用有一套嚴謹的公約。從二十年前就開始推動有機農業,近年更積極與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等銷售通路合作,成為有機農業發展重鎮。

 

鎮西堡部落的有機高麗菜田。與一般農地不同之處在於:族人在農地周圍的邊坡與田埂上大量植樹。這麼做一方面能夠提供農地遮蔭的環境,同時也能夠豐富有機農作週邊的生態系統。


也許正因為有機農業作為鎮西堡產業發展的主力,部落的年輕人有土地、得以靠耕作維持基本生計。阿道長老一面看著在一旁玩耍的孫子,一面告訴我們,部落的年輕人返鄉比例高達八成:「這邊國小的人數是正成長的,我們部落這邊生育率高,比較不用擔心像很多山上的學校要裁校或是併校。」大部份時候表情嚴肅的阿道長老,在提及這個話題時,臉上線條柔和許多。

 

鎮西堡(Cinsbu),泰雅語的意思是「清晨第一道曙光照射的獵場」。陽光抵達的部落,是年輕人們可以歸返的所在。這是我們從鎮西堡學到的第一件事情。

 

近年部落嘗試栽種有機獼猴桃。阿道長老向我們解釋:當果實幼小、結果密度過高時,須以人為方式,將一部份的果實摘除,才能提升剩下的果實品質。

 

參訪當天,我們品嘗阿道長老剛從樹上疏下,尚未成熟的獼猴桃──果肉意外的清脆,帶著奇異果香氣拜訪鎮西堡的時間是四月底五月初,彼時路邊隨處可見結石纍纍的櫻桃與桑葚。

 

長老將一把桑葚放入自製的竹筒「果汁機」裡搗碎,就變成小朋友最喜歡的桑葚果汁。

 

二十年一刻:種樹、五色鳥、檜木林

 

阿道長老與少數族人們從二十多年前,開始推動五色鳥的棲地保育。並與愛樹人士合作,在部落聯外道路及部落內的產業道路種下楓香、在田邊種下通草。近期也在邊坡開始種下金毛杜鵑。

 

起初,許多族人擔心生計受影響,不能認同五色鳥保育以及種樹造林能為部落帶來的幫助。


直到近年,成功復育的五色鳥在通草上覓食、冠羽畫眉在枝頭跳耀、金毛杜鵑成為吸引蜂類與蝶類的蜜源植物。多樣化的植物環境吸引各式各樣野鳥與蜂蝶,出沒在鎮西堡部落的田間與森林,飽滿了週遭環境生態。

 

以及當楓香的葉片隨季節轉黃,大批觀賞遊客來到部落,族人們才逐漸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能夠帶動觀光產業、為部落帶來額外的經濟收益,在田間種樹有利於打造有機作物的良好的生長環境,對有機農業的發展也有正向的助益。

 

這個過程,經歷了二十年。


文化與生態的經營,都需要持續的累積和耐心等待才能茁壯。如同守護著部落的檜木群;當我們走在鎮西堡的檜木群步道上,抬頭仰望巨木,了解它們的來歷。

 

一棵棵聳入天際的紅檜,始於地質脆弱不穩定的崩塌地,從一顆種籽開始,為了滿足苗木對光的渴望,歷經上百年甚至千年的漫長歲月,努力朝著天空生長,才造就這片雄偉壯麗的風景。


時間不應只是等於金錢和效率,時間應當用來醞釀奇蹟。這是我們從鎮西堡部落學到的第二件事情。

 

阿道長老與自己之前寫下的「禁獵五色鳥」標語合影。當初激烈質疑此一舉措的族人,後來因為賞鳥觀光客的進駐而改變想法,轉而加入保育五色鳥的行列。

 

鎮西堡巨木群步道的紅檜。

 

原住民把財富存在土地裡

 

「不要再說原住民不會存錢了,原住民有豐富的存款概念,而這個存款是回到自然生活、回到傳統文化和土地的存款。」

 

族人會在中海拔以上的地區挖掘地窖,提前把一年份的地瓜存進地窖裡。他們也會把一年份的小米和豆科類存放在穀倉——阿道長老說,這是泰雅族的儲糧文化。

 

同樣的,只要能夠好好的管理自然資源、永續維繫土地及水域的生態,就能夠把漁獲儲存在河濱裡、把肉類儲存在森林裡,不浪費或者過度使用,當有需要的時候,就有豐盛足以供應生活所需的資源。


將財富存進土地,而不是存摺裡。這是鎮西堡教我們的第三件事情。


這趟鎮西堡之行,我們看見部落裡的人如何與森林共存、也看見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

 

※全文轉載自地球公民基金會,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