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實地調查》台中垃圾燒不完!后里、烏日掩埋場全飽和,大里只能再堆一年

實地調查》台中垃圾燒不完!后里、烏日掩埋場全飽和,大里只能再堆一年
撰文: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議題小組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3-08-09

台中市垃圾危機嚴峻!人口快速增長,垃圾量攀升,垃圾處理不敷使用,焚化爐老舊,安全使用年限已達20年以上。大里掩埋場成為「只進不出」場地,2023年每日垃圾處理缺口高達232公噸。掩埋場臨界,污水處理也成難題。

2022年六都垃圾量皆有成長,與2021年相較,成長幅度前三名依序為新北(51.3萬噸)、台中(26萬噸)、高雄(17.6萬噸)。自2017年起,臺中市登記人口已超越高雄市,躍居台灣第二大城市,截至2023年6月,臺中市的人口已逾283萬人,快速增加的人口也使得台中市的垃圾量逐年攀升,據臺中市環保局統計,臺中市在2021年平均每日垃圾進場量約為2,224公噸,但三座焚化爐每日垃圾處理焚化量只有約2,053公噸,每日短差約171公噸。

 

掩埋場只進不出,迫在眉“燒”的台中市垃圾危機

 

到了2023年,每日垃圾處理的缺口更增至232公噸,燒不完的垃圾只能暫時堆置在大里掩埋場以及后里、烏日以及文山等三座焚化爐周邊,天氣熱時,其所衍生惡臭以及垃圾山悶燒等公安問題,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品質。更讓人憂心的是,目前只剩大里掩埋場尚未飽和。

 

據統計,2019年時,大里掩埋場的垃圾暫置量是2萬1,853噸,2020年進量3萬7,653噸,2021年放了4萬9,985噸,2022年暫置量高達9萬368噸,到今年2023年5月底截止,已放5萬273噸,總計4年來累積暫置25萬134噸一般家戶垃圾在大里掩埋場,並且從2019年開始,就已經是「只進不出」,這意味著台中市的垃圾產生量早已大於三座焚化爐能夠處理的量能,垃圾早已是「怎麼燒也燒不完」!

 

臺中市有三座垃圾焚化爐,其中文山廠已啟用28年,后里廠22年,最年輕的烏日廠也19年了,三座焚化爐不僅設備老舊,處理廢棄物的量能不足,更嚴重的是已逾20年的安全使用年限

 

雖然市府已定調要將焚化爐汰舊換新,但最老舊的文山廠最快也要到2023年8月才招標,依據環保局2023年1月所制定的〈臺中市文山焚化廠興建營運移轉案先期計畫書〉,新爐最快要招商契約簽訂三年半後才開始運轉,既有爐汰舊換新至快也要簽約後七年才能商轉。

 

大里掩埋場雖未達飽和,但還有辦法堆放多少垃圾呢?以前述台中市垃圾產生的速度來看,有辦法堆放未來七年台中市持續增量的垃圾嗎?

 


台中市環保局環境設施大隊蔡德一大隊長帶領,開車抵達掩埋場最上層

 

實地了解大里掩埋場現況
 

大里掩埋場位處大里清潔隊的上方,僅單一出入口管制,考量垃圾車進出動線安全等問題,民眾如需出入需事先申請。

 

掩埋場佔地4.5公頃(13,612.5坪),約莫是3座台中市民廣場的大小,讓我們試著想像一下,如果垃圾處理也是環境負債,如以臺中市現有人口283萬人攤提,那麼等於每位市民持有的「垃圾處理負債量」約是16平方公分(4公分x4公分),大約是半張名片大小,這麼小一塊面積,似乎不足為懼。

 

然而,很不幸的,垃圾堆置不是2D平面,而是3D立體!

 

參訪當日,臺中市環保局環境設施大隊蔡德一大隊長帶領我們一行人開車抵達掩埋場最上層,站在我們所在的最高點放眼四周,除一小區由怪手正在開挖的垃圾山外,其實看不到太多垃圾,僅能從空氣中飄來酸臭味辨識出這是一座垃圾場,原因是2021年以前,此處垃圾處理的方式是先將垃圾破袋後碎化,用太空包以打包堆置的方式處理,如調閱當時照片,可目視一包又一包的白色太空包堆置在此。

 

2021年後,打包作業經費不足,則改由類似衛生掩埋的方式處理,所謂的衛生掩埋,蔡大隊長表示:「掩埋場畢竟屬於鄰避設施,最主要考量就是避免沼氣引發的火災、避免水污染跟飛灰造成的空氣污染,以及惡臭等問題,所以我們就是先堆放一層垃圾,然後再在上面鋪蓋一層檢測合格的再生粒料,這個再生粒料也是用焚燒垃圾後的底渣回收重製的。」

 


從google地圖鳥瞰,藍色的點是我們參訪當天所站的位置,位處掩埋場第六層,紅色框內也是台中市最後能掩埋垃圾的地方。

 

整個大里掩埋場究竟埋了多深的垃圾呢?

 

依據2013年的設計,大里掩埋場的掩埋容量約為45萬立方公尺,以梯形狀往下開挖,先鋪蓋了厚厚的防水布,然後在其上開始堆置垃圾。環視掩埋場四周黑色露出部分應該就是防水布的最高點了,再上去是樹林。蔡大隊長說:「從我們現在站著的地方往下算,深度約有30公尺,然後我們分成六大層來掩埋,每層大概5公尺深,目前已經埋滿五層,只剩下第六層可以埋了,也就是你們現在站的地方就是第六層。」

 

以一般公寓大樓換算,30公尺,約是10層樓高,我們所共同製造的垃圾不僅僅有3個市民廣場這麼大,並且已經埋滿8層樓深,只剩最後不到2層樓高可掩埋;也就是說,我們每位市民持有的垃圾處理負債量,得將那不到一半名片大小的面積再堆疊8層樓高的厚度,我們得將自己手上這一根細細長長、成分混雜又飄散著惡臭的「垃圾棒」放在哪裡呢?

 


站在一望無際的掩埋場最上層,腳下裸露出的地面覆土是底渣製成的再生粒料,下方掩埋有24公尺深(約8層樓高)的垃圾,黑色的塑膠布標誌了我們最後能堆置垃圾的高度。

 

進一步向大隊長詢問:「如果垃圾持續只進不出,按照目前台中市民垃圾生產的速度,大里掩埋場最多還能堆多久的垃圾呢?」「一年吧!」大隊長語重心長地表示。

 

是的,只能再堆放一年的垃圾,臺中市的垃圾就會超量飽和了!我們必須指出,臺中市的垃圾危機確實一觸即發!

 

 

掩埋場必須建構完備的污水處理系統來處理堆積垃圾以及每日清潔垃圾車造成的污水問題經數道程序處理完畢,檢驗合格的廢水才能排放進溪流中,倘若大里掩埋場飽和,垃圾得堆到他處,那麽衍生的污水問題又該如何處置呢?

 

垃圾去化,目前只能以歲修調度為主要手段

 

「大里掩埋場不是垃圾永久掩埋場,垃圾埋進去就不會再挖出來。」蔡大隊長表示,雖然焚化量是固定的,但我們得將掩埋場視為垃圾暫置的倉庫,倉庫的貨物不會永遠放在那邊,必須是流動的、有進有出,因此,一旦焚化爐有餘裕時,我們得趕緊把埋起來的垃圾挖出來,運至焚化爐燃燒,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挪出更多的空間來堆放垃圾,盡量不要讓這僅存的倉庫滿載。

 

短期來看,臺中市的垃圾堆置問題,也只能以歲修調度為主要去化手段。

 

大里掩埋場的垃圾主要是以垃圾車沿街收取的一般家戶垃圾為主,而且不是一年四季、日日都開放垃圾進場,只有在臺中市三座焚化爐輪流歲修的時間才讓垃圾車把垃圾載來堆放,而每年4月到6月與10月到12月是三座焚化爐歲修的時間,也就是說,如能降低全市在焚化爐非歲修時段的垃圾量,勻出焚化爐的燃燒容量,那麼我們就有機會挖出大里掩埋場的垃圾,載至焚化爐燃燒去化。

 

到掩埋場參訪的這天,我們看到怪手正將堆置的垃圾挖出,放到卡車的車斗上準備運出,蔡大隊長興奮地說:「6月16日至7月5日,是這四年來大里掩埋場首度運轉出1,912.77公噸的垃圾到烏日焚化廠燃燒。

 

環保局長陳宏益於6月14日回應議會質詢時也表示,臺中市各區清潔隊今年的垃圾減量目標為10%,加上環保志工將清掃公園、道路、綠地的落葉集中至霧峰碎化後製成堆肥,2023年垃圾減量有成,因此將利用歲修調度,預計8月至10月,會先清出5,000噸大里掩埋場的暫置垃圾,期能稍微舒緩大里掩埋場的壓力。

 

長期來看,垃圾是否可能轉為再生燃料?如何做好垃圾分類與源頭減量,將垃圾減量最大化,讓資源極大化,垃圾問題恐怕須多管齊下,才有可能真正獲得解決。

 

※本文授權自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