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許多人對「2050淨零碳排」的第一印象,就是增加營運成本,為企業帶來沉重負擔,其實應該要有逆思維,因為背後的商機其實也將伴隨淨零挑戰而來。
企業碳盤查勢在必行 工研院20年磨一劍推「永續碳管理平台」
以台灣來說,金管會於3月宣布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今年起118家資本額百億以上的上市櫃公司及45家鋼鐵、水泥業,必須在年報揭露個體公司碳盤查結果,金管會更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在2027年前完成碳盤查。
所謂的碳盤查是指企業必須掌握從營運到產品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多少碳足跡,以利後續有優化營運與製程來減碳的空間。
工研院解釋,以產品生產來說,不管是投入人力或資源(原物料、化學品、電力、運輸…等),每個項目都會碳系數在裡面。另外,在營運的過程中,在辦公室或工廠也都有溫室氣體排放,也有對應的碳係數可以計算。
為因應企業做碳盤查的需求,工研院在去年4月推出「永續碳管理平台」,讓中小企業可直接上網註冊會員,簡單計算產品碳足跡與組織溫室氣體排放的情況。
目前工研院的永續碳管理平台內含1萬2千多筆本土碳係數資料,橫跨電子業、石化業、鋼鐵業、造紙業、紡織業等近20種產業類別,吸引近1000位會員加入,其中7成為企業,且多數都是中小企業。
逾20種產業都適用 「永續碳管理平台」已吸引近千會員
永續碳管理平台是依照ISO碳盤查及碳足跡的程序而設計,在資料庫端,業者可依據自己的產業別找尋適用資料,資料庫也會更新、擴充最新數據。舉例來說,一台筆電可能有上千個零件,只要充分準備好碳係數,隨時都能計算、分析碳足跡。
除了能做碳盤查,此平台還可以針對碳排熱點做原料替換的建議,能簡單分析、比較若更換某項原料,在相同投入的情況下,能減少多少碳排。
在淨零碳排聲浪愈來愈有影響力的大環境下,該平台每週新增會員數大約有50個,其中也不乏知名的大企業。
工研院此次花了非常大的心力打造永續碳管理平台,除了註冊即可使用基本的資料庫與功能外,一年只要10萬元,就能解鎖更多品項、化學物料的碳係數,換算起來,一天要價不到300元。
相較起國外的碳足跡計算工具主要是單機軟體,一套價格新臺幣60萬元起跳,且每年還要收取15萬元年費的金額看來,工研院的永續碳管理平台提供服務的價格相對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