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嘉南一期稻作停灌,可能只是個開端,如果北部未來幾年降雨量又回到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的大旱,整個西半部農田大規模停灌可能成為常態。」經濟部某官員私下這麼說。
官員的說法不是空穴來風,不只是在南部科學園區,台積電五奈米量產後逐年大幅增加用水,三奈米開始量產後,預估南科用水會從2022年的每日用水量21.34萬噸增加到33.5萬噸,同樣情況也在新竹科學園區,位於寶山二期擴建的台積電二奈米廠未來量產,每日要14萬噸用水量,幾乎等同於現在整個竹科的用水量。中部科學園區的台積電二奈米新廠,也會增加每日9.5萬噸用水量。
面對台積電持續擴廠的用水需求,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許博任預期,未來台灣區域性的水資源分配問題會愈來愈嚴峻,憂心衝突會更加劇烈。他認為,若政府希望半導體的先端製程留在台灣,必須體認到該產業越先端製程,耗水量愈多,若要支持「護國神山」,必須區域性盤點,讓其他一些高汙染、高耗能的產業,對於整體經濟或國家沒有幫助的產業,規劃退場機制。
「尚方寶劍」束之高閣6.5年 耗水費開徵「雷聲大雨點小」
不過,政府不只對高耗水產業沒有願景方向,就連立法給予的「尚方寶劍」也束之高閣。2016年立法院就針對水資源問題,修正通過並在同年5月由總統公布增訂《水利法》第84條之1賦予開徵耗水費法源,甚至在2021年台灣遇到「百年大旱」,在氣候變遷下逐漸升高的水資源風險,環團呼籲民氣可用應盡速實施的耗水費,要用水大戶應負起節水企業社會責任,但經濟部仍置之不理,延宕到今年(2023)1月8日才宣布從2月起開徵耗水費。
然而,當初所規劃的徵收範圍是用水1000度以上就必須課徵,目的是希望企業能夠善盡社會責任,積極添購節水設備、發展節水措施,但是經濟部卻只針對用水9000度以上的大戶開徵,且課徵時間僅限每年11月至隔年4月的枯水期,每度課徵僅3元,其帶來的成本,令環團憂慮是否能夠刺激企業願意投資節水設施。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蔡志宏批評,經濟部突然宣佈開徵耗水費,乍看之下以為政府真的下決心重視水資源及水質而調整水費,其實只是臨時抱佛脚的南部水情吃緊的因應措施,可說是「雷聲大雨點小」,只有短期收費,且費用不高,不易激勵廠商做長期節水設備投資,有的大户可能暫時多抽地下水因應或付錢了事,加上範圍小,只有1700家,對長期節水效果非常有限。
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批評,對超級用水大戶的業者來說,一個月只需多支出數萬元的耗水費,只是九牛一毛,恐無感到不足以積極推動節水措施,政策帶來的節水成效有待檢驗,面對極端氣候下的缺水危機,政府需要更積極的作為,而不是「有就好」、「聊備一格」的裝飾性政策。
耗水費開徵縮水 水利署是怕「產業受到傷害」
對此,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回應「2016年訂定耗水費是前瞻、超前的立法」,過程中會遭遇到氣候變遷是否存在的立論基礎挑戰,就像是水汙費的開徵,也是立法通過後幾年後才逐步開徵。他以20年前自己就讀大學時就有人在研發電動車,為什麼事隔多年,電動車才普遍盛行,就是大家體認到氣候變遷加速進行,「確實時間到了。」
對於環團批評南部去年下半年水情不佳,耗水費錯過早點開徵的時機,現在才「臨時抱佛腳」,王藝峰指稱「如果問題沒有發生,沒有人知道它的嚴重性」,他舉俄烏戰爭為例,俄國總統普丁每天都在威脅烏克蘭,沒人可預測到他什麼時候會真的打烏克蘭,「一定是問題發生時才能確切知道有這個需要」。
全台灣最大蓄水量的曾文水庫,今年初蓄水量已不到3成。洪敏隆攝
耗水費開徵規模等大幅縮水,王藝峰解釋「必須衡量產業競爭力」,當對中小型企業課跟大企業相同標準,對產品競爭力的影響,會產生截然不同效果,政府施政一定是抓大放小,針對最有效、CP值最高的推動,第一階段針對9000度以上用水大戶是有經過評估,但要驗證是否會對產業造成衝擊,後續依照水情、氣候變遷、經濟情勢作檢討,「避免過度激進造成產業受到傷害 。」
偏袒耗水產業 台灣如何有競爭力?
「這就是環境上的不正義,經濟上的不正義,等於用不當的水費補貼扭曲市場運作。」台灣樹人會理事長潘翰聲痛批,政府施政作為不是以全民考量,而是財團產業利益考量,這種偏袒耗水產業的做法,一再補貼耗水產業都是用全民的錢,高耗能、高耗水產業當然無法淘汰,建構合理水價才能讓同性質產業競爭,用水效率高才能在台灣甚至全世界更有競爭力。
潘翰聲說,根據國際水協會調查,台灣平均水價居全球第3低,讓節水變得不可能真的,更不可能有節水產業,「節水不該是道德訴求,應該變成市場機制」,包括節水制度、耗水費、整體水價都應該做調整。
由於南科用水量預估在2026年達到每天33.5萬噸,為避免產業用水出現缺口,再生水還是被視為救急的重要解方。台灣低廉的自來水價也成為再生水推動的最大阻礙,使得地方政府在蓋再生水廠前,尋求廠商需求與意願時,常常吃上閉門羹。
台灣低廉的自來水價,成為再生水推動的最大阻礙。圖為再生水廠。台中市政府提供
再生水比耗水費每度多5元 你是老闆會肯用嗎?
一名工程顧問公司主管透露:「政府雖然訂定用再生水可以減免耗水費的措施,但是科技廠商使用自來水每度最多只要付12元,若改用再生水每度要價20元,跟耗水費相比,每度還要多5元,你是公司老闆會不會願意投資用再生水?」
目前除了環評審查時要求廠商使用再生水作為過關與否的要件,幾乎都沒有其他方法規範。以台積電三奈米廠落腳南科時,就是南科局在環評中承諾使用每天8.3萬噸的再生水。
對於南科用水會在2026年達到每天33.5萬噸,水利署老神在在,強調當初開發時都有掌握用水期程並做規劃,王藝峰說:「沒有異常降雨,南科供水是沒有問題。」不只台積電有規劃興建再生水場,待台南市政府興建的安平、永康及仁德3座再生水廠啟用後,供應會更加充足,像高雄中鋼利用臨海、鳳山廠的再生水,用水就不再是高居第一。
另外,針對台積電的用水需求,水利署也將在台南及高雄各建置一座海淡廠,目前都已通過環評,預計未來海淡廠每天都能供應10萬噸水,台南甚至規劃二期,可擴充到20萬噸。
解決急遽增加用水需求 政府仍只從工程面著手
不過,海淡廠價格昂貴,用電能源需求也高,王藝峰說,民間除了台塑依照環評承諾在六輕園區興建海淡廠,其他企業廠商評估不符合經濟條件,並未有投資興建計畫。
海淡廠價格昂貴,用電需求也高。圖為移動式海淡廠機組。總統府提供
增加水庫間備援調度,也是政府強化南部用水的重要政策,目前進行的曾文、南化水庫聯通管工程,預計明年6月完工,啟用後每日輸水能量達80萬噸水,一年最多可補充近半個曾文水庫蓄水量,增加南部區域水資源調度及備援能力。
曾文水庫集水區雖是全台灣容量,但是沖刷泥沙使庫容逐年降低,南區水資源局從2021年起持續8年辦理的「曾文水庫放水渠道及擴大抽泥工程」,清淤策略採取上游集水區保育、中游陸挖與抽泥、下游水力排砂,希望能夠加大庫容量,以因應未來持續增加的用水需求。
氣候變遷下的旱澇不均,導致缺水風險大增,在科技產業用水不斷急遽增加的情況下,政府作為仍是從工程面著手增加水源去滿足需求,沒有更積極地規劃及分配受限的水資源,任由用水大戶予取予求,絞盡腦汁找再多水源恐怕也不夠使用,如何讓每個人共同承擔起社會責任,每個地方都能被公平對待,台灣離用水正義還很遙遠、漫長。
曾文水庫清淤工程。洪敏隆攝
延伸閱讀:
耗水費2/1開徵!用水逾9000度大戶每度收3元 節水達標有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