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減碳緩慢、碳費延期... 台灣與氣候峰會的距離

COP27專題報導》減碳緩慢、碳費延期... 台灣與氣候峰會的距離
撰文: 願景工程記者蘇彥誠/台北採訪報導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願景工程記者蘇彥誠 日期:2022-11-09

第二十七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本週召開,台灣雖非締約國,但據國際能源總署統計,台灣人均碳排量為全球第十九名,仍須跟上國際減碳腳步,才能鞏固氣候外交、產業競爭力。

 

 

去年峰會各國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定》,全球需在二〇三〇年減碳百分之四十五,才能將地球升溫控制在攝氏一點五度內。台灣不僅減碳目標未跟上,仍停留在百分之二十,就連現有五年一期減碳計畫都落後,首期二〇二〇年減碳目標就破功,能否達成淨零遭質疑。

 

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表示,預計年底提出新的二〇三〇年減碳目標,一定比目前高;行政院也將針對淨零路徑「十二項關鍵戰略」提出執行計畫,計算各部會減碳效益後提出新目標。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指出,政府除了訂出減碳目標,還需更具體的政策配套;今年三月台灣淨零路徑出爐,但仍欠缺整體性綠色新政。他認為,台灣經濟以出口導向、製造業為主,過去為了壓低成本,能源轉型遲滯,需加速發展;政府除了增加綠電,對電價、電網及電力市場發展應有整體配套。

 

去年峰會拍板《巴黎協定》第六條,確立國際碳市場規則,台灣的碳定價卻遲未上路。環保署正研擬碳費制度,原預計二〇二三年實施,因《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案仍在立院審查,最快二〇二四年才上路。

 

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有六十八個國家或地區實施碳定價。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哲良表示,越早實施碳定價,減碳壓力越小,台灣確實較慢。日前環保署透露碳費可能超過每噸三百元台幣,劉哲良認為,從國際研究來看三百元都不太夠,難觸發大型的製程轉換或減量措施。

 

周桂田指出,歐盟預計二〇二七年上路的碳邊境調整機制(俗稱碳關稅),也是台灣須加速實施碳定價的原因;台灣若沒碳定價機制,未來高碳排產品輸歐必須繳費。他說,日、韓及中國已嘗試實施碳交易或碳稅,建立制度後持續修正,台灣非常慢。

 

蔡玲儀表示,在國際碳關稅壓力下,環署去年開始與產業界溝通,希望加速推動碳費;為了降低產業衝擊,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的企業將可適用優惠費率。至於業界期待的碳交易,環署透露正研擬台灣的自願性碳交易平台,目前仍待修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