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紙就夠了?人力成本、緩衝構造設計都要克服
想達到真正100%可回收,外界首先會想到的困難是外層,不能包上常見的塑膠膜,卻要維持油墨鮮豔、耐刮,墨水也得用能在環境分解的水墨、大豆油墨。其實這只需要針對油墨和防水漆的配方進行調整,也可以在每一代推出時一步步改進,畢竟油墨耐不耐刮、色彩夠不夠鮮豔,只會影響購買當下的美觀。
真正的挑戰其實在內部構造,每一代的變化,都不能出現任何疏漏。宏碁筆記型產品包材處經理丁儀萍表示,團隊在研發過程得重點考量兩件事:
1. 耐摔度:盒裝內部的結構必須簡單、料少,但必須達到緩衝作用,通過耐摔測試
2. 棧板利用率:運送時放在棧板上占用的空間要小,才能提高運送效率,減少碳排
丁儀萍指出,不少產品包裝為了耐摔,就必須加大空間、塞進更多緩衝物,也就降低了棧板利用率,提高運送成本,宏碁決定靠著結構設計的改變,來解決這項根本問題。
轉型初期:紙折型
宏碁轉型最早期使用的紙折緩衝包裝。來源:隋昱嬋攝影
宏碁最早是將滿滿的保麗龍剔除,改成全紙張構造,利用一塊塊「紙折」擺放,緊緊包裹產品,也保留震盪緩衝空間。
這也是業界目前最常見的環保包裝模式,雖然都是可回收的紙類,其實需要耗費大量人力,手工將紙折成型,也因為構造設計問題,使用的紙量也很龐大,丁儀萍指出,這種紙折能利用再生紙的比例,最高也只有80%,因為最外層要用比較好的新紙,才能維持硬挺。
永續設計:紙塑型
後期透過結構設計出一體成型的「紙塑」緩衝物。來源:隋昱嬋攝影
因為種種問題難以克服,宏碁從2013年開始研究「紙塑」內包裝設計,直接找廠商開模具,將紙漿塑造成各式各樣的造型包覆產品。一開始做成一塊塊的紙塑緩衝物,到最後透過設計達到一體成型,減少大量人力成本。而紙塑使用再生材料的比例,更是從最早的75%,到現在已經100%,全用舊紙料打成漿製成,不需要耗費新紙張,光靠結構特性就能完成緩衝任務。
另一款紙塑型設計,只需要左右兩塊就可完成緩衝保護任務。來源:隋昱嬋攝影
「紙折的話可能一兩天可以完成設計,但我們紙塑不是,需要耗時間跟廠商確定機器結構、尺寸大小,還要不斷測試這個3D結構能不能保護我們的筆電。」宏碁營運長高樹國表示,剛開始還不敢放太多紙塑進去,擔心不符合標準,隨著測試結果階段性調整,現在宏碁已經有8到9成的產品,已經全面使用紙塑緩衝設計。
回收之前先拚「不被丟棄」!變身收納盒、貓咪躲藏空間
達成主力任務後,包材團隊其實有點「不甘寂寞」。
「我們想說這些(紙塑)已經玩了這麼多年,想做出更多再利用的功能。」丁儀萍表示,除了最後回收的問題,團隊開始思考,怎麼樣讓包裝不要直接被丟棄?
宏碁筆記型產品包材處經理丁儀萍現場展示包裝如何「變身」。來源:隋昱嬋攝影
丁儀萍現場展示起Vero系列獲得紅點設計獎的包裝,把箱子往上拉開,,蓋上蓋子就變成收納盒,盒身還加上海浪一般的造型。
將筆電包裝往上拉開,就變成大型收納盒造型。來源:隋昱嬋攝影
這還不是全部的巧思,「我們團隊很多人都有養貓,想到貓咪最愛紙箱,就做出這個設計。」丁儀萍邊說邊把盒子的一面沿虛線撕開固定,瞬間化身貓咪可以躲藏的小天地,
將收納箱其中一面撕開向上折,就變成貓咪可以躲藏玩樂的小天地。來源:隋昱嬋攝影
不只外層設計,內部的條狀緩衝物拿出來,按照紙上提示的步驟,也可以折成筆電支架。
緩衝物可折成三角形的筆電緩衝支架。來源:隋昱嬋攝影
內部團隊腦力激盪,想出各種「花招」,但是要兼顧量產可能性和良率問題,因此光是一個箱子就花了將近一年測試研發。
「其他產品可能80%的心情是被逼著做,但這個紙箱可能相反,團隊覺得真的在做有趣也有意義的事。」高樹國指出,整個研發過程團隊都非常積極,甚至連供應商夥伴也會主動提出點子,看看以自家專業技術,能一起做到哪些事,永續設計逐漸變成廠商願意傾力完成的任務。
大手筆投資,再生材料使用要「更深更廣」
從包材設計就可以感受到,宏碁近年很用力在拚永續,為了達成2035年零碳排的承諾,大手筆投資新技術,甚至在2021年正式投入環保產品線設計,推出Vero系列筆電,著重把再生材料比例拉到最高,以及透過維修、設計等方式延長產品使用壽命。
Vero產品線也從最早的消費型筆電延伸到商用筆電、螢幕、配件等,近期更做到軍規等級筆電,機身使用的消費後回收塑料(PCR)達到30%、鍵盤更高達50%,就連觸控板表面,也100%使用海廢回收塑膠。
在3C產品上要拉高再生材料比例,又必須兼顧耐用度,材料研發耗費非常大的功力,以海廢塑料觸控板為例,宏碁工業設計三處處長黃凱鴻指出,海洋廢棄物沒有堅硬的的工程塑膠,因為密度太高會沉到海底,能夠使用的都是寶特瓶或是漁網等塑料,需要重新融製提練,反覆測試,確保能夠準確感應。
Vero筆電觸控板100%使用海廢塑料製成。來源:隋昱嬋攝影
高樹國表示,未來會力求讓再生材料的應用「更深更廣」,深是指挖掘出更多材料的可能,廣則是不只在Vero系列,其他的筆電也擴大採用,「我們做Vero的最大的心願是,最後沒有Vero,因為每個系列都達到一樣的成果。」
※本文授權自數位時代,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