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新加坡突宣布大漲碳稅,這下台灣的「碳費」該課多少?

新加坡突宣布大漲碳稅,這下台灣的「碳費」該課多少?
撰文: 低碳生活部落格/新馬小歐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22-04-15

調高碳稅不只是爲了迎合世界潮流,新加坡近年致力轉向低碳經濟,才是背後更深層的脈絡思考。

農曆年節剛過的二月下旬,新加坡政府在新年度財政預算案發布會上宣布: 2024年碳稅將從現行每公噸5新幣(約合台幣104元),一口氣翻倍至25新幣(約台幣520元)!

 

還沒完,新加坡以後的碳稅還會更高,預計2026和2027年左右漲至45新幣(約台幣935元),目標是2030年升至每公噸50至80新幣(約台幣1039~1662元)。

 

消息一出,向來打算跟著亞洲鄰國(新加坡也是其中之一)行情走的台灣,也大吃一驚,讓人好奇即將開徵的「碳費」,到底要訂在多少?

 

課徵費率拉高數倍,碳稅水平比肩先進國家

 

2019年,新加坡便開始征收碳稅,當時創下東南亞國家的先例!

 

那時的規劃是,到2030年把碳稅緩步拉抬到10~15新幣。這番費率水平,在國際間算是敬陪末座,而新加坡政府一貫的解釋是:爲了給企業更多時間適應。

 

新加坡甫公告的未來碳稅規劃,大幅提高了課徵費率。  (圖片來源:Climate Change SG)

 

按政策規劃,新加坡調漲碳稅早是預料之事,只是各界多半預估,調漲幅度大概是目前的2~3倍,意思一下。沒想到,這波調漲幅度出乎意料的高。不變的是,徵收門檻依舊維持在2.5萬公噸,排放超標的企業才須繳納,因此受影響的依然是境內那40家排放大戶(多為煉油廠及發電廠,涵蓋全新加坡逾八成排碳量)。

 

如今調整過後,新加坡的碳稅費率逐漸跟上先進國家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去年提出的國際最低碳定價框架建議,到2030年,低收入國家的碳定價應有每公噸25美元(約台幣708元),高收入國家則要到75美元(約台幣2125元)才夠。

 

當然,調高碳稅不只是爲迎合世界潮流,新加坡近年致力轉向低碳經濟,才是背後更深層的脈絡思考。

 

宣示2030施政願景,瞄準亞太碳交易中心

 

根據去年發表的《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新加坡未來打算成爲亞太區的碳服務和碳交易中心。負責招商引資的經濟發展局(EDB)即表示,許多跨國企業在新加坡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當愈來愈多企業更重視永續發展,新加坡也希望滿足相關的碳資產管理與交易需求。

 

 

提高碳稅是新加坡實現2030低碳轉型的政策手段。  (圖片來源:Climate Change SG)

 

事實上,去年底在蘇格蘭落幕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新加坡私底下也出有出力,幫忙促成《巴黎協定》第六條(Article 6)實施細則的通過,替全球碳交易市場打開大門。

 

此外,這次除拉高課徵費率,政府也推出配套機制,允許須繳稅的企業透過碳權額度(carbon credits),最多可抵消5%排放量。

 

而因應廣被看好的碳交易市場商機,扮演國家基金角色的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s Private Limited),攜手星展銀行、新加坡交易所、渣打銀行成立的全球碳權交易平台Climate Impact X(CIX),去年底已經完成試點計劃,招募到19名國際買家,以每公噸8美元(約台幣226元)的行情,交易了17萬公噸的碳信用額度。

 

各國碳定價有高有低,台灣要靠向那一邊? (圖片來源:世界銀行《2021碳價趨勢報告》)

 

不難窺見,碳稅只是新加坡驅動綠色經濟發展的手段之一,背後還有打造亞太碳交易熱點的市場野望。至於環保團體關注的國家淨零目標與執行期程,並未隨這次調高碳稅而大舉翻新,僅將之前的“本世紀下半葉”字眼,略為修改為“本世紀中葉”而已。

 

※本文授權自台達電低碳生活部落格,共同企劃:環境資訊中心,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