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環礁棘冠海星肆虐,大量啃食石珊瑚
在全球暖化議題下,普遍認為珊瑚礁最大的威脅是高溫造成的珊瑚白化,但現在珊瑚面臨更為嚴重問題。
澳洲從大堡礁針對珊瑚的長期研究27年結果分析,發現珊瑚覆蓋率的下降原因:有颱風、棘冠海星攝食、白化等,其中棘冠海星佔42%的貢獻,也就是本次的主角 – 珊瑚殺手棘冠海星,如同海中的蝗蟲過境,珊瑚被啃食過後只留下白色骨骼,造成珊瑚礁生態系崩毀。
圖中最大棘冠海星腕長約60公分,大多數平均個體體長約40公分。(圖片來源:台灣珊瑚學會)
自1960年代以來棘冠海星在全球多個國家已經造成珊瑚礁嚴重衝擊,除澳洲外,日本、大陸、菲律賓、印尼、帛琉、關島…等,雖然台灣周邊海域過去面臨棘冠海星的威脅較少,遠低於暖化造成的珊瑚白化。
但從2010年澎湖西吉島和2021年在南沙太平島的棘冠海星大爆發後,台灣學界開始感受到威脅;目前在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正面臨棘冠海星大爆發的衝擊,龐大數量的棘冠海星正在啃食著大量的石珊瑚,情況如陸地上的蝗蟲過境,死亡的石珊瑚如同過去珊瑚大白化的場景令人怵目驚心。
棘冠海星聚集在健康石珊瑚上攝食,左側為攝食後珊瑚白化死亡。(圖片來源:台灣珊瑚學會)
棘冠海星需積極移除,否則恐2年半吃光活珊瑚
去(2024)年國家公園署海管處號召潛水志工成立「東沙突擊隊」進行棘冠海星的移除工作,潛水志工2024年共移除13,976隻,也已經被破壞外環礁19%,但是棘冠海星增加的數量遠超預期。
今年初棘冠海星集結成長約1.6公里的區域並持續推進,3月底至4月底已經移除33,748隻;海星所過之處所有健康的石珊瑚都被吃光,如同海底森林大火正在野火燎原,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雖然潛水移除作業仍持續進行中,但已經不是單一國家公園管理處人力和物力所能面對。
台灣珊瑚學會表示,東沙外環礁有47公里長,目前海星擴展速度很像關島。1967年關島發生棘冠海星大爆發,其中珊瑚礁有38公里珊瑚都被棘冠海星啃食,海星每個月擴展1公里,到1969年底2年半內全島活珊瑚被吃光。 從關島經驗顯示,棘冠海星若沒有介入處理,2年半就會吃光活珊瑚。
隨著台灣周邊珊瑚礁海域陸續發現棘冠海星,台灣珊瑚學會建議參考澳大利亞對於棘冠海星的管理對策,政府應該要有更積極的管理策略,才有機會降低棘冠海星所造成的衝擊。
潛水志工正在為棘冠海星進行注射醋酸移除。(圖片來源:台灣珊瑚學會)
【小檔案】
珊瑚礁生態系的經濟價值
・海洋生物的繁殖或育幼場:漁產量:100~240公噸/平方公里/年
・醫藥資源:最有潛力的藥物資源
・觀光遊憩資源:
美國佛羅里達州珊瑚礁:每年產值16.6億美金
加勒比海珊瑚礁:每年產值約900億美金
・礦物資源:400-2000公噸/畝/年
・護衛海岸,防止海岸侵蝕。
參考資料來源:Spalding et al.(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