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回不去了!科學家預測,即使二氧化碳濃度大量減少,氣候變遷仍會永遠存在

回不去了!科學家預測,即使二氧化碳濃度大量減少,氣候變遷仍會永遠存在
撰文: 明日科學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22-01-10

根據一項新研究,我們現在是處於如此嚴重氣候變遷的道路上,以致於即使將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劇烈減少,亦不足以讓世界的天氣系統回到先前的模式上。但是這項研究亦認為,我們仍然能夠深深地影響,氣候會變得多劇烈。

氣候模擬

 

透過一系列進階的氣候模型模擬,研究人員觀察了,在接下來 140 年內,將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至目前濃度的4倍,也就是 1468 ppm 後的結果;接著,他們又觀測了,在又一個 140 年內,將濃度下降為原本今日濃度的結果。

 

他們發現的是,當二氧化碳濃度逐漸掉回來時,帶來全球 32% 降雨量的熱帶輻合帶(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ITCZ)會往南移,這很有可能會造成永久轉變,永久成為聖嬰型天氣狀況。

 

氣候模型背後的研究團隊指出,除了更普遍的全球溫度與雨量預測之外,這些氣象系統中的不可逆轉變亦必須要納入氣候變遷規劃的考量中。

 

南韓浦項工科大學(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環境科學家鞠中成博士(Jong-Seong Kug,音譯)說:「當制定預防氣候變遷的減緩政策,例如碳中和或碳減量時,若是僅考慮全球平均溫度與降水量的話,這是不可能適當地反映複雜的氣候系統的。」

 

可能回不去了

 

過去的研究認為,儘管要經過數百年,但是氣溫與降雨量最終可能會回到它們現在的樣子;不過,這項新研究認為,氣候變遷移轉的連鎖效應並沒有那麼清楚。

 

這些最新的模型顯示,在世界上的某些部分,即使二氧化碳濃度下降,氣候變遷仍會永遠存在。舉例來說,即使在二氧化碳濃度顯著下降後,北美與南美在降雨量方面仍會增加 15%,有造成更多水災的風險。另一方面,即便在二氧化碳濃度重設後,包括南歐與撒哈拉沙漠的薩赫勒區(Sahel)的年降雨量仍會下降 20%,很有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沙漠化。

 

鞠博士說:「已經釋放出的溫室氣體對於這個星球有持續性的效果,所以我們需要認識其對氣候變遷的長期以及立即性的影響。」

 

隨著 ITCZ 遷移,它可能會有顯著且深遠的影響。比方說,它可能會改變哈德里環流圈(Hadley circulation),也就是整個地球大氣循環的基礎(從暖空氣至赤道升起開始)。

 

研究人員所發現的是,ITCZ 很有可能在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後停留在南半球,即使之後二氧化碳濃度下降也是如此。雖然北半球會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下降而冷卻,但是南半球卻預設會持續保持溫暖,類似於我們在聖嬰年所經歷的天氣模式。

 

仍須採取行動

 

替氣候變遷建立模型非常地複雜,但是若我們有更多數據,就能準備地更好,更有可能減緩氣候變遷;當然,這也是另一個警訊,必須警急地將二氧化碳濃度的排放降至最小。

 

發表論文的研究人員寫到:「我們的研究顯示,已經發生的二氧化碳的影響會比我們所預期的持續更久,而未來的二氧化碳排放將會進一步造成延後且不可逆的後果。」

 

延伸閱讀:

聯合國氣候專家:三千億美元恢復沙漠化土地,可阻止全球暖化

根據研究顯示,大氣中的化學汙染物會轉變成更持久且更毒的物質

 

※本文授權自明日科學,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