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不能再拖!臺灣達成淨零排放,下一步須制定「有效碳定價」

不能再拖!臺灣達成淨零排放,下一步須制定「有效碳定價」
撰文: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Greenpeace 綠色和平提供、達志 日期:2022-01-10

在全球頻頻受極端天氣侵襲之下,減緩氣候危機及推動能源轉型是綠色和平在全球的重點環境專案。2020 年,綠色和平針對臺灣用電大戶與地方政府,進行一系列的倡議工作,並啟動氣候教育,提升公眾意識。2021 年,綠色和平更進一步,協助中小企業轉用綠電,並要求政府將「有效碳定價」與「2050 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以更具體的作為,減緩氣候變遷。

綠色和平推動能源轉型與減緩氣候變遷,並非這一兩年才開始進行的環境工作,事實上,2011 年,綠色和平已開始向臺灣民眾、企業及政府傳遞「氣候變遷」的概念,除了分享海外各項能源議題,更因應著臺灣社會與全球趨勢的變化,分別向高用電、高碳排的企業,以及能夠制定減碳政策及法規的政府進行氣候倡議,並完成以下里程碑。

 

‧ 2017 年,參與推動《電業法》與子法修訂,促成綠電市場自由化,並於同年 8 月邀請綠色和平德國辦公室能源專家來臺,分享公民電廠的建置與營運經驗。


‧  2018 年,綠色和平發布研究報告、線上連署、行動倡議,匯集超過 12 萬公眾聲音,終獲政府正式宣布停建深澳燃煤電廠。同年更與德國、英國、韓國辦公室共同串連,向全球最大智慧手機製造商三星電子(Samsung)施壓,促使三星承諾將在 2020 年前於美國、歐洲、中國使用 100% 再生能源。

 

 

‧  2019 年,針對高用電的電子製造業進行研究,發布報告,評比臺灣10大電子製造業者綠電使用情況,並與半導體龍頭台積電會面,要求轉用再生能源,以負起氣候責任及維持出口競爭力。


‧  2020 年,綠色和平借鏡全球知名企業 100% 使用再生能源的趨勢,在臺灣發起「RE10x10綠電倡議」,鼓勵臺灣中小企業從 2025 年使用 10% 綠電起步,朝向 2050 年 100% 使用綠電邁進。並推動新北、臺南、臺中、臺東等地方政府宣布簽署《氣候緊急宣言》,並依照當地條件,各自列出在地的減碳與治理目標。

 

全球減碳已成共識,臺灣面臨國際「碳邊境稅」考驗

 

隨著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共識,許多貿易體不僅早已在轄內徵收碳費或碳稅許久,要求碳排量大的企業大戶擔負「碳污染」的環境與社會成本,現在更將開始執行「碳邊境稅」政策,以管制產品進口的碳排放量。

 

為了分析這個政策所帶來的產業衝擊,2021 年 1 月,綠色和平首爾辦公室公布的一項研究,針對這些新的碳邊境稅規定,計算韓國出口產業可能需要付出的碳邊境稅,結果顯示從 2023 年起,光是在鋼鐵、石化、電池、汽車等大宗的出口產業上,每年就可能需要支付 5 億 3 千萬美金(約新臺幣 160 億元)的碳邊境稅給美國、歐盟與中國大陸。考慮全球將隨著減碳時限逼近而增加碳邊境稅,若韓國仍不積極減碳,到了 2030 年要付給上述 3 個貿易體的碳邊境稅額,將高達 16 億 3 千萬美金(約新臺幣 500 億元) ,重重打擊韓國企業的外貿競爭力。

 

對高度倚賴外貿經濟的臺灣來說,中國大陸、美國與歐盟分別為臺灣的第一、第三與第四大貿易對象。同時,臺灣企業對 G20 承諾淨零碳排的國家出口額佔比,達總出口額的 70%,一旦這些國家開始徵收碳邊境稅,減碳進程龜步且尚未建立碳定價制度的臺灣,出口競爭力將產生致命的影響。

 

2021年:綠色和平呼籲政府因應國際零碳市場衝擊,制定「有效碳定價」

 

2021 年,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在臺灣除了延續過去幾年推動企業能源轉型的工作,以「RE10X10 綠電倡議」邀集中小企業以購買 10% 綠電為起點,逐步轉用再生能源,也持續推動政府修訂更加積極的溫室氣體管理法規。其中,制定碳定價制度是國際間公認有效的減碳政策,全球已有 60 個國家地區實施碳費或碳稅等碳定價制度。

 

綠色和平小教室:碳定價

碳定價(carbon pricing),指為溫室氣體排放制定價格,向排放源(企業或個人)收取費用,以達到節能減碳,減緩氣候變遷的目的。碳定價的方式相當多元,目前國際間主要推動碳稅(carbon tax)/碳費(carbon levy)及碳交易制度(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TS)兩種方式。

 

 

綠色和平小教室:碳邊境稅


碳邊境稅(carbon border tax,俗稱碳關稅),指貿易體在進口高耗能產品時所徵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別關稅,主要針對進口產品中的碳密集型產品(carbon-intensive production,或稱高碳排產品)進行徵收。製造過程碳排越高的產品,所須支付的碳邊境稅也就越高,但如果已在出口地繳交標準一致的碳費或碳稅,則可能免除碳邊境稅費用。

 

 

 

目前臺灣主要出口市場之一的歐盟,已經確定將在 2023 年開始試行徵收碳邊境稅,並於 2026 年正式起徵。臺灣的碳定價系統如果可以做到跟歐盟一樣的標準,就有極大機率不須再被歐盟額外收取費用。在全球已有減碳共識的現在,制定有效的碳定價系統,更可能有助於提升臺灣出口競爭力。

 

綠色和平希望推動臺灣政府建立有效的碳定價系統,以價制量,讓產業有轉換低碳投資的誘因,並藉由提高高碳排、高污染能源的成本,提升再生能源的競爭力,徵收來的碳費,可作為能源轉型基金,用於增加各種類型的再生能源的建置,研發新型態的再生能源加速能源轉型。透過「碳污染者付費」及「基金投注綠能發展」的正向循環,減碳工作將可以變得更有效率。

 

「碳定價」對減碳工作有什麼幫助?

 

以英國為例,自 2000 年實施氣候變遷稅及氣候變遷協議;2005 年起參加歐盟碳交易體系,並自 2010 年起執行減碳承諾能源效率計畫後,英國在 2018 年已較 1990 年減碳 44%,GDP 則成長高達 70%,逐步朝向碳中和的方向邁進。

 

綠色和平小教室:碳中和


「碳中和」指的是碳排放量與減少的碳排量之間互相抵消,達到淨零碳排放量(net-zero carbon emission)的效果。在生活中,交通、能源生產、農業和工業等過程所釋放的二氧化碳,都會增加碳排放,若想減少碳排量,可以「碳抵消」,或稱碳補償,就是以再生能源及能源節約作為補償方式,達到抵消碳排放量的作用。

 

英國使用「碳定價」(carbon pricing)引導企業在商業和投資決策中,考量溫室氣體排放產生的成本,並藉由建立政策框架,以確保產業成功能源轉型,由化石燃料轉向氫能、再生能源、生質能等相對低碳的能源,更預計於 2040 年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擁有低碳工業鏈的國家,顯示制定碳定價是有助於減碳的政策工具。

 

綠色和平對碳定價制度的建議

 

2021 年 8 月,為評估即將到來的國際碳邊境稅對臺灣產業的衝擊,綠色和平與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合作,發表《淨零賽局來臨:國際碳邊境稅臺灣衝擊報告》。本次研究成果不僅揭露國際碳邊境稅對臺灣產業造成的衝擊大小,更驗證臺灣實施有效碳定價制度的三大好處:

 

1. 協助產業於國際競爭局勢中持續發展

 

2. 促進臺灣消費與投資,帶動 GDP 成長

 

3. 加速臺灣減碳成效,邁向 2050 淨零碳排

 

報告中針對臺灣實行不同碳定價制度,包含未實施碳定價、環保署方案、綠色和平方案和歐盟等效方案來做討論,結果顯示不管在減碳成效、GDP 成長與產業競爭力上,碳定價費率的高低將顯著影響其有效性。

 

研究報告也針對「有效碳定價」制度提出兩大原則建議:

 

1. 以每噸支付新臺幣 300 元為價格下限


2. 逐年調升至少 10% 以儘快跟上國際碳價格水準

 

在此前提下,研究推估從 2026 至 2045 年之間,和目前環保署所提出每噸新臺幣 100 元方案相比,臺灣累計產值將增加近 1.7 兆元新臺幣,減碳成效更相差超過 50%。

 

接下來,綠色和平將持續推動臺灣政府及企業訂定更積極且具體的減碳政策,削減溫室氣體排放。也邀請您一同關注立法院內正在修訂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與綠色和平一起呼籲政府將「2050 淨零碳排」目標,以及「有效碳定價」兩大原則入法,在維持臺灣產業競爭力同時,也避免更加劇烈的氣候危機發生,為您我及下一代,創造更加安全、永續的未來。

 

延伸閱讀:

與全球同步淨零碳排,臺灣該向落後的減碳標準 Say NO!

制定碳費促使能源轉型,維持臺灣出口競爭力

 

※本文授權自綠色和平,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