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設定2025碳達峰、2050淨零排放
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指出,台積電ESG有綠色製造、責任供應鏈、包容職場、人才培育、關懷弱勢五大方向。
台積電在兩年前加入國際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並在今年9月宣布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何麗梅表示,淨零會分成階段性目標,依據2020年排碳1千萬噸,到了2025年排碳達高峰,預計2030年降回2020年水準,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
目前台積電90%以上產能在台灣,在溫室氣體排放比例上,能源使用占62%為大宗,其次為製程排放14%、原料使用24%。溫室氣體排放源分為三大範疇,範疇一直接排放,範疇二電力使用的排放,範疇三供應鏈的碳排放。
積極採購再生能源,導入負碳技術、外購碳權
為了節能減碳,台積電多管齊下。一、提升能源效率、採用節能機台,二、購買再生能源,包含台積電包下沃旭能源兩座離岸風場的電力,並向中油購買碳中和天然氣,何麗梅坦言,「 台灣再生能源不足夠,但台積電沒有計劃蓋電廠,仍希望透過採購綠電的方式,帶動台灣再生能源發展。 」
為了節能減碳,台積電包下沃旭能源兩座離岸風場的電力,購電契約長達20年。
三、攜手供應鏈一起減碳,把減碳列為台積電的採購指標。四、減不掉的碳,透過負碳技術合作、外購碳權進行碳抵減,何麗梅觀察,目前國內碳權市場還在發展初期。
此外,目前台積電已與6家合作夥伴在台中已成立「零廢製造中心」,目標將廢棄資源純化為半導體等級化學品,重回製程使用,預期取代至少30%原物料開採需求,預計2023年啟用;接下來台南科學園區也會成立零廢製造中心。
「三碳」壓力大,台塑、中鋼導入循環經濟思維
石化、鋼鐵業則是導入循環經濟的作法來做減碳,台塑企業總管理處總經理林善志指出,石化產業發展循環經濟,先從基礎管理作起,早在1999年台塑內部推動三點不漏(不漏氣、不漏水、不漏油),達到友善環境、節能減排目的。起初推動雨水回收,台塑吃足苦頭,曾因雨水不夠乾淨,大部分的水還要送到廢水處理廠,僅有少部分用於灌溉。
在推動循環經濟上,台塑推動原物料、水循環、能源及廢棄物四大循環面向,2020年投入316億元做循環經濟,每年可創造319億元的經濟效益。圖/台塑集團
到了2006年台塑成立「節能減排推動小組」,每月開會,執行節能減排作為,光是2021年共有2,300項節能、8千項節水措施。在推動循環經濟上,台塑推動原物料、水循環、能源及廢棄物四大循環面向,2020年投入316億元做循環經濟,每年可創造319億元的經濟效益。
過去被視為高耗能產業的中鋼,從5G(Green)策略著手,包含綠色製程、綠色產品、綠色夥伴、綠色事業、綠色生活。不斷盤點鋼鐵的製程,內部節能減碳專案達1,163項,共投資115億元,累積每年減少135萬噸二氧化碳。
中鋼內部節能減碳專案達1,163項,共投資115億元,累積每年減少135萬噸二氧化碳。圖/中鋼
像是中鋼小港廠,把過剩的高溫高壓工業氣體,提供給附近13家廠商,透過資源共享機制,達到節能減碳效益,2020年提供156萬公噸氣體,減少37萬噸二氧化碳。
面對國際的減碳趨勢,中鋼總經理王錫欽坦言, 去年底深深感受到「三碳」的壓力,也就是碳中和、碳定價、碳關稅的壓力 ,不只是政府法規,還有來自投資機構、NGO組織等關注,「節能減碳不是環保,而是經濟議題,需要積極面對」。
為制定中鋼邁向碳中和路徑規劃,今年2月中鋼底下永續發展委員會,成立了節能減碳碳中和推動小組,由董事長擔任召集人,督導節能減碳作業。
設定以2018年當基準年,預計2025年累計減碳7%,依過去10年每年平均減0.65%,顯示中鋼必須加大節能減排的力道。未來邁向淨零排放將分成兩階段:先低碳、再無碳,王錫欽指出,減碳將面對技術、資源、資本三大挑戰,其中技術必須從現在起做起,除了中鋼自身投入研發,也攜手大學單位展開氫能的研究佈局。
從台積電、台塑到中鋼,在面對淨零排放的趨勢,不僅早已投身其中,在未來30年的減碳路徑上,已積極備戰。
※本文授權自數位時代,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