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年「聯合國發展高峰會」通過的永續發展目標第八項:「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桃園市為達成這項指標所做的努力,除了大力吸引台商回流投資,以及桃園航空城等大型計畫,還包括鼓勵青年落腳桃園創業,在當地創造多元就業機會。
連結在地資源 驅使產業創造價值 賦予城市生命力
主管業務的桃園市青年事務局局長顏蔚慈指出,桃園目前設置三座青創基地,至今招募超過一百三十組團隊進駐,每季產值超過二千五百萬元,市府共協助創業者取得新台幣一億三千萬元創業資金;未來,青年事務局將持續鼓勵與在地連結的創業計畫,增加創業服務的深度與廣度,希望將桃園市打造為宜居宜業的永續城市。
一八年六月進駐桃園安東青創基地的阿特發互動科技(AR2VR)創辦人蔡寶德,兩年多來,已經用自己的新創事業,為在地的教育與產業發展作出相當貢獻。
蔡寶德的事業基礎,是開發出一項讓任何人都能輕易上手製作、欣賞虛擬實境(VR)影片的軟體工具。他在青年事務局媒合下,協助桃園各級學校教師設計教學課程,也替在地觀光業者製作體驗影片,「我想打破VR很困難的印象,讓學生提前熟悉這項實用新科技,未來他們就知道VR能幫忙解決問題,創造更多不同可能。」他說。
「永續的經濟力,是透過創新,讓經濟持續成長、就業機會增加。所以我們有專注自駕車、物聯網的虎頭山創新園區、青埔的亞洲矽谷創新研發中心,也有像安東、中壢青指部這樣的小型基地。」桃園市市長鄭文燦這段話,說明桃園用大力鼓勵新創,回應「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這項永續發展指標。
就業機會增加,自然會帶動人口流入。為了讓「經濟移民」在桃園安居,桃園市府規畫自行興建一萬二千戶社會住宅,並大幅增加公立與非營利幼兒園名額,搭配就業、生育、育兒津貼,盡力營造讓年輕人無後顧之憂的空間。
蔡寶德開發的虛擬實境工具,能讓學生與一般民眾輕鬆體驗VR影片,熟悉科技後得以引進不同領域創造效益。(圖/AR2VR提供)
翻轉歷史包袱 投入綠色創新 讓環境成為下一代資產
發展經濟與維護環境之間,長期存在矛盾關係。尤其工業產值居全國之冠的桃園市,過去不時發生工廠違法排放廢水、土壤與農作物遭重金屬汙染等亂象,未來該如何在兩項同樣重要的永續指標間,找到平衡?
「桃園市需要翻轉歷史包袱,建立環境不是負債,而是資產的觀念。所以相對於經濟力,我們在綠色生產、工業減汙、空汙與水汙防治、土壤與海岸的保護,都做得比過去更多。」鄭文燦舉例,桃園升格直轄市前,汙水下水道普及率僅5%,但在他任內已經提升至24%;對於因鄰近電子業聚落,而常傳出汙染的南崁溪與埔心溪,市府也推出銅離子總量管制,引導企業更新設備,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我的施政目標,是讓下一代在各方面都能擁有良好、健康的發展環境,絕不會經濟掛帥,卻忘了環境。所以對環境汙染較小、屬於『下一代』的產業,才會是我們全力投入的目標。」鄭文燦話說了一圈,又回到了鼓勵新創這個主題。
讓追求不同理想的人們,都能找到定位與資源,再依各自專業,為周遭環境做出貢獻,這是任何一座期望能永續發展的城市,都需要的驅動力。
市長鄭文燦 快問快答
Q1:你認為永續城市是什麼?你希望未來10年的桃園市是什麼面貌?
我認為聯合國提出的SDGs,加總起來不外乎3項指標:健康友善、安居樂業、智慧韌性。
2030年的桃園,如果能依照這3項指標,成為一個對高齡者友善的健康城市,透過創新提高就業率,讓所有市民安居樂業,並應用智慧科技,增加城市對氣候變遷的適應力與發生天災時的應變能力,我們的努力就很值得了。
Q2:你推出的永續城市相關政策,認為最驕傲的一項是什麼?
智慧城市的推廣應用。桃園市去年在國際智慧城市論壇(ICF)獲得首獎,代表台灣的智慧城市獲得國際肯定。眾多計畫中,最重要的是整合電子錢包、身分識別、繳納規費、運輸票券等30多項功能的桃園市民卡,目前已發行160多萬張,是智慧生活的具體象徵。
Q3:關於永續城市,有什麼急需改進的項目?
桃園市正處在新舊混合階段,新重劃區可以達到相當良好的生活水準,但舊市區空間需要全面改造,未來市府勢必要用都更手段,為舊市區創造轉型振興動力,這一點我需要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