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電站上COP16分享珊瑚復育成果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6屆締約方大會(CBD COP16)於10月21日至11月1日在哥倫比亞舉行,我國派約20名專家學者參與,而台達電透過基金會取得CBD COP16觀察員的資格,於當地舉辦四場活動,包含在談判區主辦兩場與珊瑚復育相關的周邊會議,並受邀參與一場綠建築與生物多樣性的周邊會議。
另外,也在展位區展出珊瑚復育成果,累積共有超過百位國際級氣候領袖與會,今(4)日舉行返台成果發表會,協助台灣掌握國際氣候重點趨勢,目標朝2025年前復育1萬株珊瑚邁進,希望助台灣成為全球珊瑚的諾亞方舟。
台達電在COP16期間和國際珊瑚礁倡議組織(ICRI)合作舉辦「Ocean Resilience in Focus Developing Science-based Approaches for Coral & Biodiversity」周邊會議,講者包含台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台達孕生珊瑚復育計畫總顧問戴昌鳳、美國莫特海洋實驗室Dr. Angelo Jason Spadaro,同台分享以科技促進珊瑚熱韌性主題。台達電提供
「身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正式觀察員,台達基金會同仁自2007年以來每年積極參與帶回最新減碳資訊,近年來,全球已有300家企業承諾採納『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NFD)』,台達早於2021年啟動執行、2023年成為TNFD Forum會員,今年更被列為全球首批TNFD先行者企業。」台達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致詞指出。
台達電2022年開始參與生物多樣性大會,僅兩年就拿到《生物多樣性公約》(CBD)大會觀察員資格。台達電提供
台達基金會今年邀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前所長戴昌鳳教授擔任總顧問,指導相關研究計畫,並於COP16周邊會議上發表,借力戴老師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與經驗,朝2025年前復育1萬株珊瑚邁進。
「台達孕生珊瑚復育計畫」總顧問戴昌鳳教授表示,台達已協助台灣珊瑚礁學者達成的研究成果涵蓋各個面向,包含在實驗室繁養殖銳枝鹿角珊瑚(Pocillopora acuta)的耐熱珊瑚幼苗進行野外復育;蒐集排放型珊瑚精卵進行人工授精及幼苗培育以維持珊瑚基因多樣性。
台達電生物多樣性策略,2022年建立生物多樣性政策。朱姵慈攝
Micro-CT與LED技術開創珊瑚保育未來
台達電於基隆設立潮境珊瑚保種中心,目前已蒐集有 20 種珊瑚,3,000 株活體珊瑚苗,目標將保護至少 30 種IUCN 红色名錄上受威脅以及台灣特有物種,持續監測珊瑚苗移植到海洋保護區後的魚類豐度變動,做為評估珊瑚復育成效的重要指標。
另為促進珊瑚種類鑑定,同步也投入台達 Micro-CT 技術結合次世代基因定序,有助於建立台灣珊瑚基因庫並接軌國際基因資料庫。
台達電運用專用LED照明技術支持珊瑚保育,並獲董事會批准光譜優化是否能加快珊瑚成長速度。台達電提供
台達基金會此次在官方談判區上,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自然館(Nature Pavilion)」與國際珊瑚礁倡議組織(ICRI)的「珊瑚館(ForCoral Pavilion)」,各分別主辦一場周邊會議,邀請國際權威科研機構美國莫特海洋實驗室(Mote Marine Laboratory & Aquarium)、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UCSD),以及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等單位同台分享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
同時,台達自2021啟動珊瑚復育計畫以來,成功透過自身技術開發Micro-CT及適合珊瑚礁生長的LED照明設備,協助國內外珊瑚礁研究學者與機構取得數據、研究與異地保育。
台達電兩名工程師前往美國佛羅里達MOTE海洋實驗室學習珊瑚復育。台達電提供
台達電再赴COP29發聲:聚焦綠建築與AI資料中心節能創新
大會期間,台達也受美國綠建築委員會(USGBC)之邀,在綠區與美國摩根大通(JP Morgan)、艾奕康(AECOM)同台,以自身實務為例,闡述綠建築與生物多樣性關聯性,並透過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NFD)方法學,盤點全球營運據點是否座落於生物多樣性敏感地帶,更以台達美洲總部舉例,說明綠建築如何達到迴避、減輕營運活動對生態之衝擊,持續邁向2050年淨增益(Net Positive Impact,NPI)的目標。
台達電也將親赴COP29分享創新節能技術如何建築以及AI資料中心。朱姵慈攝
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29),將於亞塞拜然登場,這也是台達電第17度實地參加聯合國氣候峰會,然而因台灣的簽證限制,台達電將派遣來自泰國和美洲的同事前往,分享創新節能技術如何導入建築以及AI資料中心,並持續為台灣帶回最新的國際氣候談判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