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6日投票通過歐盟提案,支持將天然氣及核能列為環境永續的「綠能」,以促進民間投資電廠,可讓歐盟穩定朝氣候目標邁進。然而這項提案在歐盟成員國和歐洲議會皆引發涇渭分明的對立,環保團體批評提案形同「漂綠」(greenwashing),將不惜訴諸歐洲法院。
隨著企業重視永續經營、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的縮寫),也出現越來越多相關職位。許多公司增設「永續長」(Head of Sustainability)外,如今更出現「溯源長」(Head of Traceability, HoT),於企業自身以外的供應鏈貫徹更細緻的環境永續,成為反制漂綠(Greenwashing)的企業實踐。
近年來,ESG商品大行其道,ESG議題也已列入企業董事會議程項目中。如何辨識和防範ESG商品標籤背後是否有「漂綠」(Greenwashing)疑慮,成為各國監管機構的關注要點。
由於ESG永續行動全球火熱,隨著COP27、COP28每年的盛大舉辦,全球的永續行動焦點開始集中在企業「漂綠」(Greenwashing)行為的氾濫,部分大型企業誇大行銷自己在永續、環境、生態上的作為,企圖誤導消費者或投資人來實現獲利。 也因此,獨董及董事會如何把關永續資訊和永續報告書將變得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