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環境署今年發表的糧食浪費指數報告,全球每年浪費近10億噸食物,總計有1/3糧食產出從未被食用,而且糧食浪費也造成高達44億噸的碳排放量,假如食物浪費是一個國家,其溫室氣體排放會是全球第三大。同樣,台灣也面臨嚴重食物資源浪費及分配不均的問題,依據研究機構調查,一整年台灣浪費食物有373萬噸。
台灣超商剩食每年報廢食物價值超過70億台幣,根據聯合國報告,全球被浪費掉的1/3食物,讓碳排量高達44萬噸,食物浪費造成大量經濟損失且加劇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危機。為什麼超商剩食問題會這麼嚴重呢?培養正確的惜食觀念,一起思考減少剩食浪費,怎麼做可以更好。
將廚餘用作動物飼料可以使食物浪費回到糧食系統當中。然而,廚餘作為動物飼料使用,在歷史上發生過不少嚴重的動物瘟疫,造成的主因來自於廚餘的處理不當,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選在2021年8月30日下令全面禁用廚餘養隻1個月,就是為了防堵非洲豬瘟的蔓延。
每年全球生產的所有食物中有三分之一被浪費,價值一兆美元;同時,卻有10%人口正在挨餓。世界各國開始重視糧食問題,立法減少食物浪費的社會問題。 「OLIO」是一家英國新創公司,主要提供「剩食交換」的服務:用戶安裝APP之後,可以將不想要或不需要的食物拍照上傳,讓有需要的鄰居可以私訊聯絡取貨。 OLIO自 2015 年推出以來,已經獲得59個國家、360萬用戶,分享了1700多萬份食物。而創投看見OLIO背後的商機,也讓他們陸續獲得近5000萬美元的融資。
近年國人對於塑膠垃圾、食物浪費問題越來越有感,因此有不少團體發起淨灘活動,希望海洋生物的性命不再因為海漂垃圾而遭到危害。但淨灘到最後,發現最應該做的是【源頭減量、重複利用】否則這頭拼命撿、那一頭拼命丟,問題始終無法解決。於是有人開起了無包裝商店,店內物品大多不提供包裝,且以散裝的方式讓顧客可以少量購買,客人必須自備容器,扛著瓶瓶罐罐多了麻煩,但少了垃圾與浪費。
食品生產難免會有不良率,就算只有少少的 1%,對食品大廠來說,這些浪費掉的食物也是很可觀,無形中也累積了不少食物浪費。 日本食品大廠,以巧克力棒「Pocky」聞名的格力高(glico)為了解決食物浪費的問題,為旗下甜筒餅乾「Caplico」增設新品項,將外型被判定為「不良品」而遭淘汰的甜筒餅乾們打包販售。為什麼格力高寧願抵抗內部反對聲浪也要推出這類商品?他們還做了那些措施來避免食物浪費?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的資料,有33%的食物在未被食用就被丟棄,其中食物保鮮就是導致此情況的重要因素,對此,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研究員Gielia Guidetti發現,蠶絲除了現今發現的用途外,以蠶絲蛋白製成的可食用塗層還可以減少空氣中氧氣、水氣的滲入。
一講到過春節,你想到的會是什麼呢?相信很多人出現的畫面跟我一樣,應該就是家人齊聚圍在餐桌前,享受著豐盛的家人所準備的豐盛佳餚,尤其是除夕,象徵全家團圓的年夜菜,更是告別舊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重頭戲。 俗話說:「新年頭,舊年尾」,為了把今年不如意的事情送走,預祝來年新的氣象,在除夕這天準備了豐盛的美味佳餚,好好慰勞家人這一年的辛勤工作。
位於美國的新創公司 Apeel Sciences,為了延長食物的保鮮期,使用了植物來源的脂質和甘油脂所製成的塗抹材料,保存了蔬果裡頭的水分並隔絕氧氣,使酪梨、橘子等農作物的保存期限可以延長至兩倍,這不僅大大減少商家在水果和蔬菜上包覆的一次性塑膠包裝,同時也解決掉食物浪費的問題。
糧食浪費是當前許多國都在積極解決的問題,根據聯合國環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統計,全球每年浪費的食物將近 10 億噸;而根據日本農林水産省(相當於台灣的農委會)於 2019 年的統計,日本一年浪費掉的食物高達 570 萬噸,其中約 261 萬噸是消費者端浪費的,比例將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