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府推廣「前排先拿」的宣傳海報 圖片來源:京都府官網
改變日本追求新鮮文化 「前排先拿」成流行語
聯合國2021年發布的《2021年糧食浪費指數報告》指出,全球每年浪費掉的食物多達10億公噸,大部分仍可以食用卻被丟棄的食物,多是由已開發國家造成;另一方面,全球卻有8億人吃不飽,除此之外,大量浪費的食物也製造了大量碳排放,成了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你可能也想看:董座說真話:全家投入永續,一開始只是想減少虧損... 便利商店催生出「友善食光」,背後有這些盤算
出於對食品有效期限過度在意的傳統,美食王國日本2017年人均浪費食物量高達157公斤,這也讓日本政府從2018、2019年開始積極推行各式各樣的政策,希望能改變大眾食物浪費的習慣。其中,成為日本《自由國民社》10大年度流行語的「前排先拿」(手前どり,temaedori)就是結果之一。
所謂的「前排先拿」,指的是消費者在商店選購食品、食材時,避免從貨架後方拿取保存期限較久的商品,而是改選貨架前方、較接近有效期限的商品,藉此減少前面的商品永遠無人問津,終究變成即期品乃至於報廢丟棄的窘境。
而事實上,日本之所以會產生這麼多浪費掉的食物,其實是因為大眾對「新鮮度」的執著所造成。
日本政府期待「1/3原則」改為「1/2原則」可以有效減少食物浪費。圖片來源:日本711
改變「1/3原則」 「賞味期限」不再是唯一考量
長期以來,日本的食品上面會標註「賞味期限」及「保存期限」兩種期限。所謂賞味期限,指的是食物在此之前都很好吃,而保存期限,則是食物在此日期前是可以安全食用的,只是對於新鮮度的要求加上守法的個性,食品僅僅是過了賞味期限就被丟棄的狀況層出不窮,因而造就了食物的浪費。
你可能也想看:培養惜食觀念才能愛地球!台灣超商剩食報廢超過70億的食物浪費原因
而伴隨著賞味期限與消費期限出現的,是「1/3原則」這樣的潛規則。也就是:假設一個食品的生命週期是6個月,食物在製造商、供應商的時間如果超過2個月就會被丟棄,銷售通路甚至會因為超過1/3的時間就拒收食物:而如果食物趕在2個月內送到銷售通路,也同樣只能維持2個月的時間,就這樣造成許多浪費。
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日本環境省推行將「1/3原則」改為「1/2原則」的原因。藉由將前兩個時程拉長,並減少食物在消費者手上的時間,就可以有效減少食物浪費。
各式政策減少食物浪費外 台灣還能怎麼做?
為了增加讓大眾的辨識度,因應而生的還有農林水產省「國民零食物浪費推進計畫」(No-Foodloss Project)的吉祥物「別丟」(ろすのん),以及環境省推廣不要囤積食物、快點吃完的吉祥物、花栗鼠「馬上吃君(すぐたべくん)」等。
農林水產省設計的吉祥物「別丟」 圖片來源:日本農林水產省官網
「前排先拿」提出後,在日本全國迅速推展開來,各地政府都設計了讓商家可以免費使用的各類標籤、海報,現在許多商家店內都已貼有教育消費者的標語。
京都府針對消費者做出的調查顯示,開始推行後的3個月,響應挑選期限較近食品的消費者已經增加了35%,而食品浪費的情況也出現明顯的改善。
同屬食物浪費大國的台灣,這幾年在環保署的協力之下,已開始陸續推動「惜食店家」、食物共享等服務,不過如果要真正減少食物浪費,除了效法日本積極推動各種政策外,最後可能還是要回到惜食教育本身,從根本上改變台灣人喜歡搶便宜、囤積食物、大量煮食卻又吃不完的習慣,才能真正減少被丟棄的食物。
※全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共同企劃:環境資訊中心,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