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當道,全球離岸風電場大增。Rystad Energy預測,隨著需求提高和風力發電機組的尺寸不斷增大,安裝風電機的專用船隻將供不應求,供給瓶頸可能會在2025年浮現。而且對新船隻的需求,也許會讓離岸風電的成本延後降低。
去年中國風力發電機組的裝設量衝破空前紀錄,這讓中國成了全球風電霸主,總發電量超越歐洲、非洲、中東、拉丁美洲合計。
馬達大廠東元宣布,與國內幾家離岸風電開發商、國際知名永磁風力發電機製造大廠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將代工離岸風電發電機定轉子產品。
未來幾十年,再生能源將逐漸取代化石燃料,成為人類使用的主要能源。當中,風力發電有成本低,建設容易等優勢,是全球大力發展的再生能源選項。以場域來區分,海域的風力資源大於陸地,而深海區域又涵蓋了海上 80% 的風力資源,是風電的大寶庫。
風電業陷入困境,ETF價格一蹶不振。風力發電機製造大廠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高層警告,十年來壓低風電成本的競逐大賽不能再持續下去,這會傷害業者的財務體質,將難以投資新科技。
走進先進華斯複材科技位於高雄小港、約3600平方公尺的廠區,最吸引目光的是高達6公尺的風機鼻錐罩,它由玻璃纖維、芯材及樹脂所製成。這個造型特別的零組件,日後將化身為離岸風機外殼的一部分,保護設計精密的風力發電機,讓風機在海上風吹日曬雨淋的惡劣環境下,仍能穩定發電超過20年。
風力發電機大廠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指稱物流費用「爆炸」(exploding)、原物料成本飆升,導致季度財報出現3億歐元的虧損。該公司盤中股價一度慘瀉16.2%,母公司Siemens Energy和競爭同業齊跌。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下一個兆元產業。這些年台灣在能源轉型上充滿很多不同意見,例如,有人批評小英政府發展離岸風力發電機,好像是把二兆的錢扔進海裏,剛剛開始,大家對太陽能,風電都很不看好。
美國工業巨頭通用電氣 GE(General Electric, GE,又稱為奇異)宣佈要用 3D 列印打造巨型風力發電機塔的混凝土底座,公司希望能隨著發電機尺寸的增加,來降低該行業的成本。
讓我們再進一步觀察世界第一大再生能源經濟的德國,究竟他們是如何在國家再生能源政策的推動與在地利害關係人間達到平衡,讓德國成為全歐盟風力發電機組最多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