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提出南海挖石油,在心中引起的悸動嗎?挖到石油等於發大財這件事,在後新冠肺炎以及追求綠色替代能源的時代或許已不再適用。
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你累了嗎?過勞、高工時是台灣長年以來的勞動代名詞,年輕人常以鬼島戲稱。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蔡明璋研究員認為,若要更適切理解工時過長的議題,不要侷限在台灣自身的觀察,他的策略是將中國、韓國、台灣、日本一起納入做比較,探究東亞國家的勞動狀況。
台灣人均用電量,一年超過1萬度,比日本和韓國的7000、8000度還要高,如何節電且省荷包,已成為人人關心的話題。
印尼政府頒布移工零付費政策,衝擊台灣看護勞動力供給。若效法韓國建立透明的移工直聘制度,是既能保障弱勢家庭需求,又可降低私人仲介居中剝削空間的可行方案。
前京都大學物理教授山田耕作則表示:「氚即便在稀釋後海放,仍會透過食物鏈生物濃縮,也可能會透過環境循環回到陸地,在過去已造成公害問題。目前的放出量是過去全日本核電廠3-9年份的鉅量,和生態系隔離是唯一的正確做法。以上發言是30個團體與268名科學家與市民的連署共識。」
歐盟、日本與韓國都已宣布要在 2050 年實現淨零碳排,長期關注能源議題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談及此議題,也提出建言,認為光靠太陽能、風力發電等間歇性能源是不夠的,核能也是種實際解決方案。
2021年是台灣離岸風電關鍵年,多座風場進入建設高峰,而來自英國、日本、韓國、歐洲各國的信保機構、跨國銀行,結合本國金融機構,完成總計超過2,500億元的鉅額聯貸,更有加拿大魁北克退休基金成為離岸風場的股東,綠色金融強力加持,離岸風電產業迎風起飛!
我最近看了韓劇《魷魚遊戲》,發覺就如同傳說中的一樣,真是既好看又變態。而這也讓我想起了幾個故事:
物聯網、電動車時代來臨,電池的應用不斷增加,然而現階段電池的形狀、尺寸是固定的,無法形變,因而限制電池的使用彈性。近日,韓國機械暨材料研究所(KIMM)參考蛇的鱗片結構,研發出可以伸縮的電池。研究團隊將論文發表在《Soft Robitics》期刊上。
Netflix韓劇《魷魚遊戲》(Squid Game)在全球掀起熱潮,除了「死亡遊戲」作品所予的人性討論、感觀衝擊,不少評論都把劇集背後的「社會低層」苦況,跟奧斯卡最佳電影《寄生上流》描述的似曾相識。 一套劇,反映出韓國最真實的兩面:韓國文化內容產業已達至世界頂尖水平,韓流產業迎高峰;同時,這個富有亞洲國家的家庭負債近期一再刷新紀錄,年輕人頻於借債炒股,因債務走上絕路的人在現實中非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