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生產過75%酒精濃度清潔酒精的台酒,因應武漢肺炎疫情,現每周生產1百萬瓶75%清潔酒精,大大緩解民眾對防疫用品的需求,而這個「酒精國家隊」的背後,是許多人的共同努力。
Google將在台建第二座資料中心,預言2022年全球數據傳輸量翻倍,伺服器建設成剛性需求, 能源使用效率是重要議題,太陽能、風電轉換效率不易提升,成為氫燃料電池商機崛起機會。
採購社會企業的好產品,能滿足需求又盡社會責任; 路易莎咖啡日前勇奪經濟部「Buying Power」獎,成為企業的好榜樣。
有多家跨國企業將陸續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加上回流台商的新增投資需要用電,使得台灣的綠電需求量大增,進而帶動太陽能發電廠的搭建商機,嘉惠相關供應鏈。
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研究顯示,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可帶來更顯著的財務效益,加上巿場法規壓力增加,雙重理由讓ESG相關投資需求大增,但肩負支應台灣人未來生活負擔的五大基金,跟上了嗎?
目前許多國家正推行能源轉型,希望透過太陽能、陸上風電等再生能源降低碳足跡、二氧化碳排放,實務上也確實可行,但若要實現100%再生能源電力,滿足民生與工業需求,要達成這個目標,大概需要多少的地?
「不要吵,我要搶一塊板子。」四十二歲、從事服務業的顏如成,口述自己上網搶購全民電廠太陽能板的「秒殺」程度,有如熱門演唱會的搶票,「五分鐘完售,需求量很大,一個案場只有四、五百片,我也曾經沒搶到過,還遇過線上平台的server(伺服器)掛掉。」
太陽能產業丕變,過去曾是當紅炸子雞的多晶太陽能電池,已漸被更高轉換率且價格具競爭力的單晶太陽能電池取代,連帶衝擊多晶太陽能矽晶圓需求快速下滑。綠能主攻多晶產品,在產品需求減弱、中國大陸同業大舉擴產、殺價搶單夾擊下,這家台灣太陽能矽晶圓龍頭大廠也難逃衝擊,面臨下市。
綠電需求面已浮現,但供給面卻銜接不上,綠能業者直指, 融資和行政流程,正是現階段發展綠電交易市場的最大阻礙。
氣候異常現象日趨頻繁、社會弱勢族群需求浮出檯面,新藍海市場置身於前,是時候由台灣企業結合自身科技優勢闖出一片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