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高溫常態化,2024成台灣最熱一年
氣候變遷加劇,極端高溫事件愈加頻繁,根據中央氣象署統計,2024年均溫為攝氏24.97度,比百年平均高出攝氏1.66度,成為自1897年有氣象觀測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 2024》也指出,夏季已呈現延長趨勢,炎熱期從過去的 6 月提前到 5 月底,並延後至 9 月底,到本世紀末夏季即有可能長達七個月,又熱又長的夏天逐漸成為常態。
台大醫院兒童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加護科主任呂立表示,小朋友的體表面積比例比成人高,皮膚又比較薄,因此在高溫環境下,他們更容易出現燒燙傷或曬傷,且水分流失速度也較快。另外,因為小朋友的水分和血液量較少,一旦脫水,症狀會更加嚴重,需要特別注意防護高溫。
你可能也想看:
酷熱成新常態,我們該如何應對?環境部啟動「抗高溫聯盟」,推跨縣市演練、Cool Map助避暑
誰偷走了你的快樂?研究揭青少年憂鬱與焦慮,可能與極端高溫有關
高溫讓操場熱到60度,連狗狗都得穿鞋防燙傷!城市如何用綠化對抗酷暑?
台南、高雄、台北戶外活動熱傷害風險最高
為了解高溫對兒童的影響,綠色和平引用中國醫藥大學研究,將每小時WBGT(綜合溫度熱指數),超過攝氏29度定義為「熱傷害風險時數」,進一步觀察台北、新北、桃園、新竹縣市、台中、台南及高雄等8縣市,進一步評估兒童在戶外活動期間,可能面臨的熱環境健康風險。
綠色和平透過數據分析指出,過去40年間,8縣市每年夏季平均的「熱傷害風險時數」增加 213小時,代表兒童適合外出活動的時間縮短,更指出2023年夏天更達780小時,等同52天不適合到戶外遊玩。
其中,台南市、高雄市和台北市更是「熱傷害風險時數」最高的縣市,平均皆超過800小時。排行第一的台南市「熱傷害風險時數」高達922小時,等同61天不適合到戶外遊玩。
研究進一步推估,若不積極減碳、在全球升溫 4°C 的狀況下,至2100年間,「熱傷害風險時數」將從 780小時增加到 1193小時,等於超過半個夏天都暴露在熱傷害風險中。
但假如能積極減碳控制升溫、在全球升溫2°C的狀況下,即能有效減少未來熱傷害風險約42%,明顯有助減少兒童健康風險、增加兒童戶外遊玩時間。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指出,台南市、高雄市和台北市更是「熱傷害風險時數」最高的縣市。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戶外遊戲場降溫,幫助兒童面對氣候挑戰
臺灣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秀娟表示,戶外遊戲場高溫讓親子怯步,將使兒童遊戲權無法落實。根據特公盟實測研究,沙、礫石、樹皮、木屑等自然鬆散鋪面有助降溫。呼籲衛福部及地方政府的遊戲場主管機關應擬定兒童遊戲場降溫散熱的具體計畫,制定遮蔭比率,增加自然喬木或人工遮蔭。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強調,越來越不適合出門的夏季高溫,已經造成兒童熱傷害風險增加,氣候變遷對孩童走向戶外以及身心發展的影響,會給少子化的台灣社會帶來更多衝擊。
方君維表示,政府應加速減碳與能源轉型,並將兒童納入氣候政策核心,強化兒童活動空間的調適設計,為下一代留下可以安心在陽光下長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