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我們愛吃的洋芋片的塑膠包裝袋,為了要避光和防潮,都會跟一層鋁箔貼合在一起,造成無法純化製成再生塑膠,也不能回收......
這一兩年綠學院有許多文章帶起了國內的循環經濟風潮,這裡面主要討論塑膠回收及電子廢棄物的循環經濟。不只綠學院,許多單位舉辦研討會、國際論壇、參訪、工作坊,共同把循環經濟捧上天,一時間循環經濟成為熱搜關鍵字,什麼產業只要加上循環經濟,就彷彿成了產業火車頭。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拍板「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政策一出引起諸多討論,有教師團體擔心,後續維護費用恐成為學校龐大負擔。循環台灣經濟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建議,應導入循環經濟模式,別再用傳統買斷式採購,製造61萬台平板就是61萬台電子廢棄物,「學生需要使用平板,而非擁有它。」
廢棄電子產品也能挖掘出金礦,英國與中國研究人員已開發出更有效的回收再利用方法,不用任何化學品或是外部能源,只要透過「石墨烯」就可以從中回收黃金。
「當未來賣出多少臺電腦,我希望也能回收相同數量!」 百事益國際 創辦人林志青面對科技產品推陳出新下必然的電子廢棄物課題,發揮自身團隊的維修長才,以及從事逆物流起家的優勢,主動承擔環境責任,從產品本質出發,以實用性與穩定性為本,整新各式3C產品,延長使用壽命,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 幾年下來,光是維修主機板就超過200萬片,已為地球成功省下600萬噸碳排放。目前百事益國際的實體店面「G+ 3C Outlet」已在全台成立六個門市據點,提供消費者選購電子設備新選擇,如果性能合用,又有價格優惠,還有售後保證,甚至環境友善,何樂而不為呢?
你的抽屜、櫥櫃、儲物箱裡,是不是有不再使用的耳機、手機、筆電或吹風機?有些已經壞了,有的可能會再用到。但幾年過去了,它們依舊躺在那個角落。10月14日是電子廢棄物日(International E-Waste Day)。為改變「閒置小電器」這個全球共通的習慣,今年的主題就訂為「不管有多小,回收吧!」(Recycle it all, no matter how small !)
電子廢棄物中包含大量高價值金屬,像是金、銀、銅和稀有金屬,每年全球產生的電子廢棄物數量非常大,但被正規回收的卻只占不到四分之一。那些回收的電子廢棄物去哪裡了?沒被回收的又跑去哪裡了呢? 本文將帶你一步步了解,再從全球趨勢到各國回收率,看懂這個行業的潛力到底在哪裡。
歐盟議會宣布,於昨(29)日起,將要求歐盟所有新款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相機的充電接頭統一採用Type C規格,預計此舉可每年減少超過1千公噸的電子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