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區塊開發場址23日公告紅、綠區備查規則後,正式啟動第三階段離岸風電區塊開發,至於選商規則,經濟部力拚本周五(30日)前拍板公告,預計最快2022年第三季公布六家開發商、六座風場名單。據悉,除老面孔開發商外,業界傳出日本住友商社、道達爾及殼牌等國際石油巨擘也秣馬厲兵,鴨子划水,有意加入台灣區塊開發。
經濟部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預計9月進行選商作業,沃旭能源旭風2號及3號、CIP渢妙等三座風場,8日皆通過環保署環評初審,在眾多新設風場當中率先出線,可望爭取區塊開發的開發權。
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將在第三季進行選商作業,預計選出2026年至2027年共3GW裝置容量,決定六風場獲配開發權。經濟部預估,光是2026至2027年兩年國產化估可創造產值2,614億元,可望帶動鋼鐵、電機、電纜、海事工程等商機大爆發。
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選商在即,各開發商積極競逐關鍵門票,而隨著近岸淺水水域已漸飽和,浮動式風場成為區塊開發最受矚目的新星,來自丹麥、西班牙、德國等國及本土開發商,爭相引進浮動式風場,但包括技術、國產化能量、基礎建設等,都是擺在前待跨越的關卡。
九月底,眾所矚目的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選商,即將揭曉,全球風電主要開發商,再次群聚台灣海峽,想要兩兆商機中,搶得頭香,《今周刊》特別專訪統籌風電大計劃的經濟部長王美花,請她談談,在世界各國一片綠電需求孔急的狀況下,第三階段風電開發,對台灣產業競爭力及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的意義。 在訪談中,她不僅談到了各界關心的風電國產化近況,對「離岸風電因疫情而落後的進度,要如何迎頭趕上?」、「迎接世界淨零碳排浪潮及企業綠電需求,台灣準備好了嗎?」等問題,也坦誠回答。以下是經濟部長王美花的口述整理:
台北. 台灣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選商在即,由台灣本土離岸風電開發團隊台亞風能發起的「環洋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目前正全力準備取得度區塊開發競標資格。台亞風能今(17日)宣布其「環洋離岸風電計畫」,將與法國電力再生能源公司(EDF Renewables)合作,將國際開發商風場開發經驗、技術與資源引進台灣,共同提出符合國際標準、具備市場競爭力的投標計畫,為台灣的碳中和政策作出貢獻。
為推動國內能源轉型,經濟部規畫發展離岸風電,目前正在進行第三階段選商,業者奮力搶進選商資格,卻也擔心公部門之間溝通協調的不確定性,將帶來難以預期的投資風險。
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選商作業將在本周五(30日)截止,總計有8家開發商、17座風場有資格進行選商,首波將選出6家開發商搶奪3GW風場容量,預估投資規模高達約5,400億元。由於區塊開發須肩負約6成國產化任務,在成本墊高下,傳有大型開發商競標價格將落在每度2.45至2.49元間,但據了解,業者諜對諜不露口風,0~1元間廝殺恐勢不可免,最快11月中下旬公布選商結果。
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首期選商上月30日截止,若納入第二階段還未開發的風場,以及今年6至9月通過環評初審的第三階段14座風場,本輪共有21座風場符合競標資格。截至30日傍晚,能源局已收到11座風場提出申請。 區塊開發階段將分三期核配風場,每期共配發兩年的裝置容量共3GW,每家業者最多獲配500MW,因此最少將有六家開發商入選。第一期預計2026、2027年完工併網。
離岸風電區塊開發選商審查作業近日即將展開,傳出經濟部有意將較有能力完工開發商擺在2026年打頭陣,開發商急得跳腳,指全世界風場都在搶船興建離岸風場,且2025~2026年國內同時期有4GW容量搶船施工併網,呼籲經濟部應考量國內外情勢,若有缺船等不可抗力因素,希望給予延後併網時程且不受違約金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