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定價、碳交易、碳中和、淨零、碳關稅、碳捕捉、碳預算、碳匯、碳稅、碳信用、總量管制、自願性碳市場、強制性碳市場...「碳詞彙」的發展就像是網路用語一樣,只要你一陣子沒有關注,又會冒出幾個新的。 你是否跟櫛編一樣,才一陣子沒有關注全球暖化的議題,回來看時卻已經是霧裡看花,發現人們口中的用詞已經難以理解了呢? 沒關係,櫛編在這邊整理了一部《簡明.碳辭典》,包您三分鐘上手,聊時事、秀常識兩相宜。
企業掀起淨零排放與碳中和熱潮,促成自願性碳交易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VCM)蓬勃發展,2021年市場價值已達20億美元。但近期卻有兩篇報告指出,2023年上半年自願性碳市場遭逢七年來首次萎縮,幅度達6%-8%。對想靠碳交易換取氣候調適資金的開發中國家來說,這可能不是好消息。
今周刊ESG永續台灣與現職永續管理師攜手合作,為讀者帶來更多深入、有洞察力的永續發展相關議題,永續管理師將不定期以專業知識和經驗,從多個面向挑選必讀的熱門議題,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參與永續議題。
自願性碳市場正面臨信譽和品質的挑戰,為了重建信任,國際機構正加強合作,推動通用標準。企業會優先考慮以自然為本或新型的碳移除技術,並重視碳抵換額度的綜合環境效益。有人認為,自願性碳市場面臨萎縮,其實是一種「重組」,更加永續的2024年自願性碳市場指日可待。
為了解決自願性碳市場缺乏透明度的問題,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與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等科技與能源巨頭近期宣布,將導入衛星與人工智慧技術,以提升碳市場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