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年有兩萬人因為空氣汙染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一項研究,在非傳染性疾病當中,空氣汙染是重要的危險因素,約占成人因肺癌死亡總數的29%、中風的25%、心臟病的24%,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43%;日前,有專家換算後,推估出這個駭人聽聞的結論,也突顯出全民減碳的刻不容緩。
近年來肺癌已經成為我們的新國病,外出需要配戴口罩來保護自己呼吸的健康。2020 的新冠疫情更讓我們的生活每天離不開口罩,口罩可以成為保護我們的重要工具,但另一方面,也因隨意丟棄,口罩也對地球的生態產生的很大的影響,甚至危害了很多生物,就如同海鳥被口罩的耳帶纏住了腳而無法飛翔。
「其實我會開始在意空氣品質這件事情,是因為我的家鄉烏克蘭的重工業,讓空氣品質很糟,糟到我的朋友得了肺癌。」WeavAir創辦人Natalia Mykhaylova(首圖)說。 你願意為朋友做些什麼?他願意為了朋友投入研究與創業。
企業要永續發展、人盡其才,就要為員工積蓄安心的未來,投資員工的身心健康、落實退休理財,才能在ESG時代留心留才。 今周刊在今(5/8)日舉辦「2024人資長論壇-ESG人才永續高峰會」,集結台大醫院肺癌治療權威陳晉興、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前理事長王儷玲等11位各界名家,分別就健康管理、退休規劃、教育訓練、員工福利等四大策略進行專講。
「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罹患肺癌風險的因子有哪些?」這是診間裡多數病人相同的疑問。 新竹臺大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暨教學部主任柯政昌提醒,空氣污染為一大因子,台灣的空氣污染來自於汽機車廢氣的懸浮微粒(PM2.5)及火力發電廠燃煤廢氣排放,再加上地形關係惡化,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挑戰。
藝人汪建民不幸罹患第四期肺腺癌,癌細胞擴散至右肺、頸椎和腦部。儘管汪無抽菸習慣,仍在抗癌10個月後於昨晚病逝,享年56歲。 台灣肺癌晚期個案佔6成以上,每年死亡總人數超過1萬人;反觀日本,肺腺癌第四期佔比僅30%,台日差異,就在於日本企業健檢項目包括了「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