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2024人資長論壇/肺癌患者6成不抽菸,原因就在於空氣污染!員工健康是企業最大資產

2024人資長論壇/員工健康是最大資產!肺癌是吸進來的…台大權威醫陳晉興:定期做LDCT可多活3年
撰文: 郭美懿     分類:健康友善社會     圖檔來源:今周刊攝影團隊 日期:2024-05-08

企業要永續發展、人盡其才,就要為員工積蓄安心的未來,投資員工的身心健康、落實退休理財,才能在ESG時代留心留才。

今周刊在今(5/8)日舉辦「2024人資長論壇-ESG人才永續高峰會」,集結台大醫院肺癌治療權威陳晉興、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前理事長王儷玲等11位各界名家,分別就健康管理、退休規劃、教育訓練、員工福利等四大策略進行專講。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致詞時指出,「肺腺癌第一期的5年存活率是90%以上,但第四期只剩下10%,兩者差了10倍!」梁永煌表示,台灣肺癌晚期個案佔6成以上,每年死亡總人數超過1萬人;反觀日本,肺腺癌第四期佔比僅30%,台日差異,就在於日本企業健檢項目包括了「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

 

「有意義的訊息要讓更多人知道,最快的方法就是透過從事人資工作的企業,找一個人資長,可以讓1百人、1千人、甚至1萬人受惠。」因此特別邀請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分享如何防治肺腺癌。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呼籲,希望透過人資長論壇推廣好觀念,達到企業永續發展、人盡其才的目的。

 

共同舉辦此次論壇的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巫慧燕則表示,退休基金協會創立迄今25年,共同理想是「永續」,期待個人在財務上永續、國家退休基金制度永續,更期待企業能對員工有更好的照顧,「企業扮演的社會責任,不只是提供一份工作,而是一個家庭的穩定與幸福,裡頭就包含了身心靈健康,財務也扮演很重要的支柱。」

 

巫慧燕說,台灣目前面臨人口結構大幅改變,現在台灣總人口為2300萬,但依照老年化、少子化走向,50年後台灣總人口數將倒退回到半個世紀前,僅存1600萬人,「我們必須同步解決老年化與少子化!」因此,退休基金制度的永續,已經不是政府的責任,而是在座每個人的責任。

 

肺癌是吸進來的,想呼吸就應做篩檢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以「員工健康是企業最大的資產,談肺腺癌的防治」為題演講指出,肺癌是當今最「要命」的新國病,堪稱癌症「三冠王」,每年死亡總人數超過1萬人,早已超越肝癌居冠。

 

且肺癌是目前每年癌逝人數唯一破萬的一種癌症,發生率同樣在去年超越大腸癌,達16800多例。不僅死亡率、死亡人數位居第一,更是健保支出最高的癌症,每年花費超過220億元。

 

陳晉興分析,2016年健保支出肺癌醫療平均花費為110億元,但2021、2022年連續兩年的支出都超過220億元,光是藥費就佔了55%,其中標靶藥物就花了超過100億元。換言之,在短短5至6年時間內,肺癌健保給付就成長了1倍,「沒有一個病像它這樣,你就可以想像它有多可怕!」

 

「但為什麼花了這麼多錢防治,死亡率還是這麼高?」陳晉興指出,癥結點就在於肺癌早期發現率低,許多個案篩檢出來時已經是第四期。特別是女性肺癌發生率大幅成長,甚至快追上男性發生率。

 

陳晉興說,除了體質,環境因素也影響肺癌形成,「肺癌是吸進來的!」眾所周知抽菸是致癌危險因子,但台灣抽菸比例持續下滑,調查也顯示肺癌患者有6成不抽菸,原因就在於空氣污染。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以國內外研究實例及數據,說明LDCT篩檢對防治肺腺癌的重要性。

 

「國外醫學權威期刊在歐洲10幾個城市做過長期研究,發現城市空污程度越高,城市居民罹患肺癌的機率就越高!」國際衛生組織更在2023年把空污視為一級致癌物。

 

有研究顯示,吃太多防腐劑、食品添加劑也會引起癌症,但還是無法解釋女性罹癌率為何增多?這恐怕與部分保養品、化妝品含滑石粉有關,如一度暢銷全球的嬰兒爽身粉,就因為含有石棉引發健康爭議,最終禁止販售。他建議,女性或許在使用相關產品時可以慎選品牌,若有化妝,回到家也可以盡早卸除。

 

定期肺癌篩檢可提增存活率

 

陳晉興強調,當肺癌出現症狀後,通常已是第4期,所以絕對不能等到症狀出現才去檢查。事實上歐美臨床實驗也顯示,若老煙槍定期做LDCT,5年存活率增加20%,10年存活率更增至25%,「定期做篩檢,可以多活3年!」

 

陳晉興建議,超過45歲「只要有在呼吸,就應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2022年7月國健署「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上路至今,已篩檢約10萬人,受檢者當中,肺癌偵測率(每100個完成篩檢流程的人,可找到的肺癌個案數)為1.2%;其中具肺癌家族史者為1.4%,重度吸菸者為0.7%,「有家族史比抽菸更可怕!」

 

但陳晉興也強調,民眾別對LDCT篩檢結果太緊張,一般人隨著年紀增長,肺部出現小疤痕、小結節是自然現象,肺結節在0.8公分以下可以先進行追蹤,超過 0.8 公分再切片判斷是否為惡性,若是則建議手術治療。

 

「肺癌不是絕症,如果是第一期,5年存活率超過9成,手術後就能根治。」陳晉興說,掌握「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樂觀心態」等健康四寶,再加上「清新空氣」—戒煙、遠離二手煙與空污,就是肺癌最好的防治方法。

 

3原則挑選永續海鮮,營養又環保

 

由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執行長林愛龍帶來的第二場專講,則以「永續與健康兼顧-員工健康餐與海鮮餐飲觀念」為主題開展。林愛龍指出,近年國人健康意識抬頭,對於優質蛋白質的攝取有更多認識,而國健署推薦順序就是「豆魚蛋肉」,也就是豆製品>魚肉、海鮮>蛋>白肉>紅肉。

 

▲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執行長林愛龍,從永續海鮮角度鼓勵企業員工餐廳可以在補充營養同時,也為海洋環境盡一份心力。

 

大家都知道魚類是優質蛋白質,但近年可以發現捕撈到的海魚越來越小、越來越貴,種類也越來越少。林愛龍示警,過去50年內,過度撈捕的魚種已從1974年的10%,成長到2019年的35%,這都是海洋過度撈捕的訊號。

 

因此想攝取豐富蛋白質,又同時保護生態,應該優先挑選有永續海鮮標章、在地國產、「中低階物種魚類」,例如小卷、竹莢魚、鯖魚等,雖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宴席、高檔海鮮,但累積的重金屬相對少,對健康反而比較好。

 

最後她也分享,過去一般認為「現流」海鮮才好吃,冷凍魚貨不新鮮,其實現在漁船急速冷凍的海鮮,會比擺在魚攤上的「現流仔」更新鮮。尤其「現流仔」的生菌數、腐敗度是肉眼看不到,且因鮮度不足而拋棄的耗損度極高,就永續角度來說也不如政府輔導的急速冷凍海鮮。

 

國人「病識感」低,應定期健檢揪出病灶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健康醫學中心副院長林文元表示,健康是企業無形的資產,在設計員工健檢時,可從每年發佈的十大死因去著手。如惡性腫瘤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肺癌、大腸癌、乳癌名列前三,因此相關的篩檢就不可少。

 

「活得久不一定活得好,」林文元說,不想老後淪落到被外勞推輪椅去公園曬太陽,就要及早行動,除了掌握運動、營養、睡得好、心情好等「健康四寶」,定期健康檢查也不能少。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健康醫學中心副院長林文元建議,每年可以輪替不同器官健康檢查。

 

最後在關鍵對談中,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再度提醒,有82%的台灣人自認健康,事實上都有三高,只是因為有吃藥控制,就沒有「病識感」,而慢性病控制不佳,也是台灣洗腎率在全球居高不下的原因。

 

林文元則建議,民眾平常就要注重健康,對身體健康數字要有概念,「面對它去解決」,但也不必焦慮到每年做大型健檢,可以輪替不同器官檢查,全方位關照自己的健康。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