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些國家來說,未來的幾代人可能絕大多數都是男性,因為文化壓力導致父母只能以生育男性為主,根據《今日醫學新聞》報導,一組來自美國、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和印度的大學和機構科學家預測,以一些傳統文化來看,在未來幾十年當中,墮胎女性的社會壓力將顯著地讓整個國家的人口結構失衡。
近幾年亞洲掀起一股「躺平浪潮」,年輕世代對於人生目標茫然、不知為何而努力,寧願待在舒適圈,不買車買房、不想奮鬥、對財富累積無感,更遑論結婚生子。 這股浪潮如今也吹到了台灣,面對高房價、低薪、少領退休金,許多上班族只想安穩待著,不積極的工作態度也成了職場普遍的現況。
這其實是個簡單的數學問題,假設總育齡女性人口一百人,會造成平均生育數只有一人的情況有兩種可能:其一是每個人確實都只生一個;另一種可能性是 50 人生兩個,50 人完全不生。比起前者,台灣的總生育率背後的組成成分更像是第二種。
向來寧靜的台北大直豪宅區,這晚湧入抗議人潮。遭裁員的台積電員工組成自救會,眾人拉起白布條,上面寫著「我們要見老闆張忠謀」。
台灣二十五歲到四十四歲適婚人口,每兩人就有一人未婚,他們究竟是不結婚,還是結不了婚?他們在婚育之路遇到什麼困難?
還以為 DEI(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多元、公平及共融)是遠在天邊的模糊概念嗎?還以為 DEI 只是加分題? 事實並非如此,目前 DEI 已經成為必考題,企業若不理解,可能踩到法律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