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總是看得比別人遠,想得比別人深!這次越南參訪,我對台商離鄉打拼的精神留下深刻印象,這其中對百和董事長鄭森煤的記憶最強烈。
近年來,全球興起一股快時尚風潮,流行天天都在改變。臺灣身為紡織大國,光是一年生產的餘布廢料就高達2,100萬噸,造成不少的資源浪費與汙染。為了延續衣物壽命,減少環境負擔,「機能服飾時尚設計生態系」串聯紡織與蕾絲布料、循環材料、資訊科技業者、設計師及藝術家等,透過企業結合與資源分享,再賦予舊衣物新生命!
這是一場「風雲錄」,風雲錄中,台灣最大的海運業者,耗費千日,只為更新廢船政策;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廠,首度在股東會暢談「永續治理」;國內金融業的永續模範生,為回應大股東的一紙提問,而緊急「跨部門動員」;國內知名紡織大廠,每個月固定要做的一件事,是與「跨國NGO」開會;全球最大半導體封測廠,為了遵守法令,連「客戶的客戶」也要關心,他們那麼拚命,都只為了一件事,這件事,叫做ESG……
產業發展帶來日益擴大的環境負荷,是消費與生產必須正視的議題。如同快時尚讓全球紡織成衣業紛紛轉型永續,接下來,「便利卻不環保」的零售業也將面臨轉型改革。
嘻哈歌手菲瑞威廉斯(Pharrell Williams)長期以來致力於環保議題,近幾年更與愛迪達合作,代言世界第一雙要價新台幣6千塊的海洋廢棄塑料鞋。大眾對於這雙 2017年上市就成功銷售100萬雙的環保素材鞋或許並不陌生,但是你知道創造海洋塑料收絲、紡紗、再織成布的背後功臣,其實在台灣嗎?
一家市值不到50億元的台灣特殊布公司,卻是占美國7成以上加護病房病床的醫療供應商,八貫靠著研發精神做出差異化,完成老牌紡織廠的轉型。
咖啡渣、蚵殼轉變成紡織原料;廢棄衣架再生為環保購物袋;廢棄的影印機再製成文具;寶特瓶成為腳上的夾腳拖;稻殼製成環保餐具,凡此種種,都已經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循環經濟的典範。
今年6月,在牛仔布製造大廠年興紡織的股東會上,一張罕見的「反對票」,間接反映了近年在全球引爆的一場投資革命。至於這場革命發展的高峰,來自去年十一月初於美國舊金山發布、被華爾街投資大咖一致盛讚的一套「會計準則」。 這份準則有何特殊之處?面對這場全球投資圈的「典範轉型」,台灣企業又該如何因應?
根據「台灣ICC海洋廢棄物監測」統計,寶特瓶為數量最多的海洋廢棄物(於2017年達高峰)。為了解決海廢問題,環保署與七縣市環保局及台灣紡織業者組成國家隊,日前發表全球海廢原料比例最高的產品——含高達96%海廢寶特瓶製成的「潯寶衣」。
寶特瓶一直占台灣海洋廢棄物的大宗,其中有不少來自境外,為了更妥善再利用這些海廢寶特瓶,環保署主動邀集紡織廠與回收廠,研發製作環保衣,是全球目前海廢含量最高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