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經濟部預計在6月底前公布離岸風電3-3期選商規則草案。與過去的3-1、3-2期相比,此次有4大亮點:取消強制國產化要求;取消0元競標,改為底價競標;並加入獎勵機制,愈早完成併網,底價愈高,藉此助攻開發商取得專案融資﹔以前規定單一風場裝置容量上限1GW,3-3期原則不限制,交給業者依照自行能力規劃。 不過,已得標3-1、3-2期風場業者多半反對太早開放3-3期選商,擔心對CPPA售電談判不利,盼3-1期、3-2期購售電合約談到一定程度後,經濟部再進行3-3期選商。
企業小額綠電交易有更多更新選擇!台電宣布,今年度小額綠電自11/13起跑開賣,總額2000萬度,將於經濟部標準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綠電媒合平台公開標售。 特別的是,這次銷售標的首度納入離岸風電,並結合用戶用電特性,設計更多元、不同年期的綠電商品組合,還加碼讓得標者可「加購」冬季綠電。 不僅如此,台電也規劃「彈性購買機制」,用戶可選擇將所購綠電每月平均分配,也開放總公司可以代表分公司競標,盼透過小額綠電的銷售,滿足中小企業減碳需求,也讓綠電交易市場更多元。
我們在《【綠色人才領航地圖六】儲能專案經理年薪破百萬!有這三個能力老闆手捧現金爭取》中跟著儲能專案經理把儲能案場竣工上線運轉後,儲能每天要上台電的交易平台進行競標來產生獲利,替老闆工作賺錢。 這時儲能專案經理多半重心已經擺在跑去忙別的開發案,而儲能系統百萬電池大軍每天上班總是會出問題的,需要像汽車維修保養產業一樣,有很多人提供售後服務,延續儲能案場的使用壽命及效能,以加速獲利的時效性,這些人就是儲能維運工程師。
亞洲離岸風電標竿開發商風睿能源(SRE)宣布,繼「海廣風電(Formosa 6)」後,同樣坐落於彰化外海的「海興風電(Formosa 7)」亦於4日通過了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正式取得下一階段離岸風電競標資格。
為提供國內企業多元綠電選擇,活絡綠電交易供需市場,台電今(13)日首度對外發布小包裝綠電銷售試辦計畫,預計於年底前釋出自建綠電約5,000萬度,第一批1,000萬度將於10月底上架,並依1萬度、5萬度不同數量及年期共有六種組合,於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綠電媒合平台公開標售。 台電期盼讓更多中小企業有機會買到所需綠電,首批上架商品數量計有360件,助攻企業能源轉型,後續將再推出多樣化綠電商品。
沃旭能源計劃參與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第二期的競標,針對「大彰化東北」風場提出環差變更,計劃改用大型風機,使風場總容量增加了75%,環保署表示風場規模是按照風機數量計算的,最大風機數量未變,故不需重新評估。 然而,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法,如計畫變更超過百分之十,須重新辦理環評。沃旭能源的環差變更引起憂慮,可能加劇海洋影響,業界主張需重新評估,因大型風機變更可能帶來噪音、生態及基礎設施等問題。
在今年離岸風電第三期區塊開發的首期競標中,知名外商出乎意料放棄投標,引起不少市場揣測。相對之下,作為本土開發商生力軍的台亞風能,不僅如期首度參與競標,更堅持以本土團隊深耕在地。 究竟他們如何看待台灣離岸風電前景?對未來又握有什麼樣的優勢?
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首期選商上月30日截止,若納入第二階段還未開發的風場,以及今年6至9月通過環評初審的第三階段14座風場,本輪共有21座風場符合競標資格。截至30日傍晚,能源局已收到11座風場提出申請。 區塊開發階段將分三期核配風場,每期共配發兩年的裝置容量共3GW,每家業者最多獲配500MW,因此最少將有六家開發商入選。第一期預計2026、2027年完工併網。
沃旭能源今(30)日表示將不會參與在台灣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首次競標。
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選商作業將在本周五(30日)截止,總計有8家開發商、17座風場有資格進行選商,首波將選出6家開發商搶奪3GW風場容量,預估投資規模高達約5,400億元。由於區塊開發須肩負約6成國產化任務,在成本墊高下,傳有大型開發商競標價格將落在每度2.45至2.49元間,但據了解,業者諜對諜不露口風,0~1元間廝殺恐勢不可免,最快11月中下旬公布選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