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18日回顧2019年的減排環保成績單,宣布2030年的空污減半目標,已經提前在2019年達陣,光是台中火力發電廠,去年就比 2014年空污減排逾2萬公噸,對此台電也決定再上修目標。
因為廢核,台灣電力在這個過度時期出現缺口,政府除了搞火力發電(有空污問題)外,也搞了一個離岸風電。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台健空盟)於本月15日公布2020年手動PM2.5監測資料,雲林縣再度蟬聯全台空品最差的縣市。
台中市的大華上膠廠短報空污費長達五年,違規期間偷排甲苯等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不法獲利高達5600萬元。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本月21日公布第三屆「環境金害獎」得獎名單,依據2020年環保署對空污、水污的裁罰金額及次數,選出了國內五大污染公司。
空污威脅!國民健康署提出六招降低PM2.5排放,利人利己。
為響應高雄市政府號召加入脫煤減碳行列,以降低空污及溫室氣體排放,中鋼公司於今(8/24)日停止最後2部鍋爐使用燃煤發電,每年預估可減少燃煤量30.6萬公噸、二氧化碳34.0萬噸、粒狀物7.2噸、硫氧化物164.0噸及氮氧化物281.7噸,為今年秋冬季節的空品維護超前佈署。
由於未能改善首都雅加達嚴重的空污問題,印尼法院昨天(16日)判決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及其他高階政府官員犯下環境過失罪(environmental negligence)。
日本311福島核災十周年,《今周刊》針對核電議題進行「國人核電意向大調查」,結果顯示49.1%民眾支持適度調漲住宅電價,74.8%的民眾支持適度調漲工業電價。 針對民調結果,環保團體認為反映出民眾看待環境態度改變,而政府除了調整既有電價,也應將民調結果納入施政參考。
隨著藻礁公投案發酵,臺灣社會終於展開積極的能源議題論辯,試圖尋找對環境友善、沒有空污、沒有碳排放、價格合理且發電穩定的能源,社會上有部分群眾認為「核能」是能滿足上述所有條件、最理想的發電方式,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讓我們從安全、時間與成本三大面向展開理性與客觀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