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權價格再破空前高,上週攻佔90歐元大關。由於市場持續看好,買權買氣洶湧,專家預測,未來幾年碳權可望站上三位數,至少會飆到200歐元。
歐盟碳權價格22日首度突破每公噸100歐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反映工廠與發電廠製造空污的代價越來越高。
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喊出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也讓碳權相關題材ETF乘勢而起。 但即使碳權價格長期看漲,也不代表投資人買這種ETF就能穩賺不賠。
「排碳有價」時代來臨,臺灣碳權交易所由國發基金、證交所公私部門共同出資,於今年8月7日正式揭牌成立,總部設在高雄,採取北高雙營運方式進行。董事長林修銘表示,碳交所作為交易平台,主要係藉由市場機制促進碳權價格發現功能,有助於激勵企業和政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創造減碳誘因,以鼓勵低碳科技創新。
因應歐美品牌商對供應鏈淨零要求目標更加明確,台灣製造業者面臨前所未見的轉型壓力,工研院邀請永豐餘永餘智能公司,分享業者於國內外的碳成本壓力下的減碳作法現況,解析國際碳權市場,並介紹市場上碳管理與碳權交易的新興服務,啟發業者未來企業轉型方向與動力。
最新MSCI《淨零追蹤報告》指出,按照當前的脫碳路徑,全球上市公司將使全球氣溫在本世紀內上升3°C,但加速能源轉型、完善自願性碳交易市場體系,在未來幾年有助推動脫碳進展。
台灣碳權交易所於2023年12月22日完成首批自願性碳權(又稱碳抵換額度) 的交易,所賣出的碳權價格,成交價介於每公噸3.9至12美元之間。 許多民眾可能會對不同碳權專案間所存在的價格差異感到疑惑:為什麼同樣一噸二氧化碳當量,在不同專案間會有不同的價格?這似乎和人們對一般市場的認知有所不同。
今年六月,台灣碳交所推出了首批由國際認證機構Verra認證的緬甸紅樹林藍碳專案,這是屬於碳移除類型的計畫。 未來,碳交所計劃逐步推出更多「以自然為本」的高品質碳權,包含蘋果、微軟等國際企業皆青睞這類型的碳權。目前市場上的碳權種類繁多,價格範圍也相當廣泛,而且國際品牌偏好的碳權項目各有不同。企業如何清楚評估這些碳權的效益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