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玩具製造商樂高 LEGO 所生產的積木,一直都是大人小孩愛不釋手的玩具,但塑膠製成的積木也為環境帶來大量垃圾。近期,樂高釋出由廢棄塑膠瓶製成的積木樣本,向環境永續邁進一大步。 為能使積木使用率最大化,有樂高迷在疫情期間,開發出一款名為 BrickIt 的 App,讓玩家重新組裝家中多餘的積木,減少廢棄積木產生,有助於推動樂高的環保政策。
2021 年 11 月指標性的格拉斯哥氣候峰會(COP26)上,超過 120 個與會國家達成了數項重要協議,預計在 2022 年,對各國政府的環保政策將產生關鍵性影響──包含制定更嚴謹的法規來打擊「漂綠」企業(greenwashers),也將更加重視資訊與回報機制的公開透明。 對此,新加坡專注於永續議題的媒體平台 Eco-Business,為我們整理出以下 7 項永續發展趨勢:
《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自2022年7月1日正式施行,但國際連鎖咖啡品牌星巴克,其實早在1998年踏入台灣的那刻起,就鼓勵消費者自備杯子到門市消費,並祭出10元折扣,對於星巴克來說,環保政策的一次性杯子使用僅是一小步,蘊含的是更遠大的永續目標。
我們都知道石化業現在跟綠能產業就是打對台的狀況,因此國內的台塑、中油集團也相當痛苦,從公司想募資充實資本來說,過去可能輕鬆就拿從銀行端搬到資金,但現在銀行也開始要拼「ESG放款」,這自然也不利於石化業發展。再者,環保政策及輿論都加強壓力排擠產業,這也會讓石化業必須增加「與社會溝通」的成本,例如工廠附近就要跟當地鄰居討好,甚至是幫助當地建設,為了環保法規又必須砸錢優化工廠設備,無形中也會侵蝕企業的獲利...
2024 年巴黎奧運於 7 月 26 日至 8 月 11 日點燃戰火,超過一萬位運動健兒雲集五環殿堂。除了各項精彩賽事,巴黎也化身對抗全球暖化的舞臺,計劃使用再生能源、提供大量蔬食,並嚴格限制塑膠瓶的使用,打造「最綠奧運」。 然而,考慮到能源企業贊助和涉嫌誤導民眾的口號,能否真正實現環境永續發展仍有待觀察。
美國副總統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於8月6日公布副手人選,為現年60歲的明尼蘇達州州長華茲(Tim Walz)共同角逐11月大選。儘管外界普遍認為此舉是為了在爭取農業州白人選民的支持,但環保團體對他尤其讚賞,認為他上任後能有助於延續拜登政府的環保政策。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因碳稅政策推高生活成本,引發民眾不滿,決定辭去總理職位,結束近十年的執政生涯。與此同時,歐洲也正經歷類似的反彈潮,從極右翼政黨的崛起到歐盟內部對綠色政策的質疑,顯示民粹主義與環保政策的矛盾愈加尖銳。 在減排目標與民生壓力之間的拉鋸戰中,如何調整氣候政策已成為全球領袖亟待解決的重大挑戰。
隨著全球環保標準日益嚴格,台灣的環保節能、環工及水資源回收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成長契機。面對企業對永續發展的高度重視,及政府對環保政策的推動,業者紛紛強化綠色技術與循環經濟布局,包括崑鼎、可寧衛、日友、山林水、中鼎、國統等企業皆看好今年業績表現將迎來新一波成長動能。